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善当“三长”好为官


顾名思义,领导之“领”,就是善于走在部属前头,让部属知道往哪里前行;领导之“导”,就是善于走进部属心里,让部属乐于跟着自己往前走。

领悟“领导”之义,不难得出结论:领导的理想信念应该是很坚定的,道德品质应该是很高尚的,能力水平应该是超乎常人的。事实也正是这样,大凡这三个方面都兼备的领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部属的好兄长、好师长、好首长。他们以兄长的爱心凝聚部属,以师长的学识塑造部属,以首长的威望指引部属。兄长可亲,亲则能同呼吸、共命运;师长可学,学则能明事理、长才干;首长可敬,敬则能听其命、执其令。

善当兄长的领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待部属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真诚的情怀、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怀,想部属之虑、帮部属之难、解部属之忧。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特别是在生死考验面前,更是把生的希望留给部属和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今天,虽然我们不再面临生死考验,但利益的考验却无处不在。在各种利益面前,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能够把益处留给部属,把亏处留给自己,同样检验着其理想是否坚定、品格是否高尚。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部属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调动起来,创造性就很容易激发出来,忘我工作的热情就会经久不息。

善当师长的领导,不仅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高,而且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本领拿出来,展示给部属,让部属知其然;传授给部属,让部属知其所以然。在现代社会,领导若无师长的真才实学,就很难真正为部属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这样,自己难有作为,部属从自己身上也无从受益,就会再次以自身的无能为“将熊熊一窝”作出有力的注解。正因为如此,有位成功的领导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权力虽然不能给人以知识,但知识却能给人以权力。大凡新知识、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领导者都要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以求“才得以服人,学可以教人”。领导者一旦拥有了能教的知识,而且树立了好学的形象,再用心掌握善教的能力和艺术,就一定能够当个称职的师长。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的优良传统,如果领导的才能堪当良师,就必然能够赢得部属的敬重和尊崇,形成贤能辈出的良好局面,产生“为官一任,育才一批”的最佳效果。

善当首长的领导,不是以自身的权力和职位来树威,而是以首长的威信来团结和凝聚部属。作为领导者必须像人们心目中的首长那样,善于以高尚的精神境界来涵养自身的威信,并由此增添自身的威严。因为这种威严不是来自权力和职位,所以对部属更具约束力,更具震撼力,更具不可违逆性。由威信而生的威严,展示的是领导者人格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蕴含的就是这个道理。威信也好,威严也罢,领导之“威”也是生之有道的。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只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要身正心正、通透做事,只要识人用其所长、选才任人唯贤,只要纳谏从善如流、行事务实高效,则部属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领导者的威信和威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中,才能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正如古人所言:“过也,人皆有之,见之劝也,其幡然而悔,释然而悟。”总而言之,领导者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首长之“威”,是在以诚感人的实践中生成的,是在以德动人的交往中萌发的,是在以才服人的示范中汇聚的,是在以纪律人的锤炼中锻造的。

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都能乐当“三长”、善当“三长”,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团结和带领部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得更全面、领会得更深入、理解得更精准、落实得更到位,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取得新进步,在实施伟大工程中提升新境界,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展示新才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实现属于党和人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