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科大讯飞工作人员展示可用于大型会议翻译的“讯飞听见”。演示人说一段汉语,屏幕上几乎同时显示出汉语文字和英语译文。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和他的翻译机“火”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刘庆峰现场用手机大小的翻译机“秀”了一把实时翻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翻译机完美完成了汉译英、英译汉的展示,令在场的媒体记者惊叹不已。
两会上,“人工智能”屡屡被代表委员提及。“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眼下,第二次被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人工智能“戏份更足了”。
人机对话、刷脸进站、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正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写着一个崭新的智能时代。国务院去年7月下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发展方位:稳居世界第一梯队
提起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不少观众记忆犹新。来自中国的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24名轮滑演员不断变换曼妙舞姿,流光溢彩、协调一致的人机交互表演惊艳了世界。
90秒换场准备时间,16套复杂动作,机器人与舞蹈演员精准互动……如此规模、如此复杂的人机舞台表演在全球尚属首次。这些机器人来自沈阳新松公司。为了实现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项目团队研发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将精确度达到毫米级,网络延迟控制在毫秒级,成功展示了一个科技担当、快速发展的中国形象。
“现阶段,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国际上属于第一梯队,在科研上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细分领域,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也是发力较多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起步虽晚,但近几年的发展进程基本与欧美国家同步。
诞生于上世纪中叶的人工智能,受限于当时信息技术水平和产业环境,“坐”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板凳”。2016年以来,谷歌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接连战胜李世石、柯洁等世界围棋冠军,掀起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人工智能的最新突破来源于深度学习算法,这也是AlphaGo背后的核心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举例子说,就像小孩子学知识的过程,以大数据为基础反复训练,自动掌握规则。
要跟上潮流,必须在研发上大力投入。雷军介绍,小米专门成立了探索实验室,近两年推出的小米AI音箱、小米扫地机器人、智能语音控制电视等智能产品,都获得了市场好评。
刘庆峰对此深有同感:“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上都有很大进步,科大讯飞去年获得了7项世界第一。在语音合成技术领域,我们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顶级比赛第一名。”刘庆峰表示,2017年,科大讯飞首次让汉英翻译达到大学六级口语水平,未来两年内将达到专业八级水平。
2017年6月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有592家,全球排名第二。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与“深度学习”相关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六倍,在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逐步进入实际应用,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多个领域做到世界领先。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2018年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称,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获得全球近半数投资,首次超过美国。
产业融合:“人工智能+”渐成趋势
近年来,中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拥有比互联网更大的技术红利,“互联网+”正有着向“人工智能+”转变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不仅缔造出众多新兴产业,还将使制造业、服务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应用大幕开启,人工智能会“点亮”更多领域和人们生活。
今年的全国两会,29岁的“明星工人”黄波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他准备的参会材料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关键词多次出现。黄波所在的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涂装车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已经十分广泛。2017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示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一汽大众动力总成智能工厂凭借着人机协同工作系统、自动化物流系统等先进技术成功入选。
智能化生产只是人工智能在汽车产业深度应用的一个缩影。无人驾驶更能充分展现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
“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人工智能要做的,就是用科技‘撬开’关于未来的想象。”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说。从建议设立“中国大脑”到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走失儿童,李彦宏已经连续多年提交有关人工智能的提案。今年,他带来了建议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推广无人驾驶等提案。
计算力决定着发展潜力。李彦宏表示,建立在数据、运算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也因信息技术、数据和计算力的提升加速从“高冷”概念坠入凡间,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争抢的产业高地。
“无人驾驶技术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演进和提升,政府应鼓励符合特定要求的企业率先开展无人驾驶运营业务。”李彦宏坚信,无人驾驶将成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落地场景。2017年,百度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开放式无人驾驶平台——阿波罗,面向行业共享技术、代码和数据。不到一年时间,包括奇瑞、北汽、江淮在内的整车厂商以及零部件制造商等90多家合作伙伴相继加入,与百度共同开展基于阿波罗平台的深度合作。
开放是产业走下去的基础,大合作时代正在到来。“没有一家企业有足够多的资源。只有把更多的技术、数据、计算力汇集在一起,才能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李彦宏认为,产业发展需要打通各个环节,相互借力,需要更多企业加入进来。“希望国家能有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大公司来开放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平台。这对提升产业技术能力和应用都是一件好事。”
“未来已来”:加速前沿领域布局
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要把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做好,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到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
记者了解到,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全球竞争日益白热化,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政府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在顶层设计上抢下“先手棋”,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擘画蓝图。
《规划》设计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一系列重大项目,涵盖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重要方向。这些重大项目与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机器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在内的“1+N”人工智能项目群,共同形成国家人工智能研发的总体布局。
去年11月召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上,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正式公布。入选者分别是依托百度建设的“自动驾驶”平台、依托阿里云建设的“城市大脑”平台、依托腾讯建设的“医疗影像”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建设的“智能语音”平台。
“我们马上就要发布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来突破基础前沿理论关键部分的技术。”万钢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基础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研发,使那些研发成果尽快进入到这些开放创新平台,在开放使用中再一次增强完善。
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有多大?市场咨询机构埃森哲曾发布报告称,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并有望将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万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全球共有190多万专业技术人士在人工智能行业工作。其中美国多达85万人,而中国仅以略超5万的数字排名第七。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将有数百万。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对此表示:“现在正是人工智能的窗口期,南京大学刚刚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将聚焦核心人才培养。”
“有技术人才储备,以及数据场景储备,两方面的优势合在一块,我们确实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里,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超过美国。”全国政协委员、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预测。(本报记者 姜永斌)
■链接
我国人工智能“三步走”战略目标
到2020年
●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初步建立。
到2025年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到2030年
●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摘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