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容错纠错”为担当者担当


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时候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缺的就是敢闯、敢干的勇气和魄力。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但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更无可借鉴经验。

“不刷盘子的人,永远不会摔坏盘子”,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必然会有走错路的时候。如果不分情况,不分性质,对犯错的干部搞一刀切,不仅会打消那些原本想干事干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其走向反面。随着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密,纪律的绳子越勒越紧,“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乱作为干部少了,但“怕困难不为、怕出事不为、怕犯错不为、怕担责不为”的不作为干部又多了。有些干部工作中缩手缩脚、推诿扯皮,不敢闯不敢干不敢担当,甚至出了一些“两耳不闻民间事,一心只做太平官”的懒政干部,可谓是“羊性”十足。

从严治党的决心不会动摇,但对干部犯的错误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正如《意见》中所指出,要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既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撑起了“保护伞”,也为干部卸下怕犯错的思想包袱,有利于营造出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干部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轻装上阵、奋勇前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容错”是为了更好的“纠错”,绝不是偏袒或包庇,不能成为某些不良干部肆无忌惮、违法乱纪的“免死牌”。因此,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过程中,要严格划定“容”的底线,区别“错”的性质,检验“纠”的效果,让其真正成为激励干部大胆创新干事的“强心剂”。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党员干部既然在其位就要负其责、尽其力,要敢想、敢做、敢担当,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尽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在严守规矩中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中严守规矩,既要有畏也要有为,争当新时代的劲草、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