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勿让“节日四风”兴风作浪



摘要:移风易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用短期规定来规范行为不算难,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是移除人们心中的不良观念。

1525316876454016.jpg

据人民网报道,“每逢佳节酒席多,一天要吃五六桌,出门苦挣几万块,十天酒席吃一半”“农村红白事,大摆流水席,长达六七天,吃掉一整年”……每年节假日,各地网友都会“吐槽”当地请客吃饭办酒席、大操大办之风盛行。街里乡亲“随份子”被称为是“情分”“面子”,可这样的习俗却让百姓苦不堪言,“辛辛苦苦外出一年赚的血汗钱,几个酒席吃去了一半”家里经常是有点空闲钱就‘随’出去了。

份子钱原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传统,就是别人结婚、生孩子、缅怀故人、单位个人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要去送钱。在古代并没有流行送份子钱的习俗,人们习惯送东西给新人。解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也都不流行送份子钱。可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送份子钱被默认为祝福新人的方式。尽管八项规定实施后,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禁令达数百个,“报告制”“限桌令”“限礼金令”“限客令”规定细致严格,可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蝇头小利”兴风作浪。

近年来,各地在整治领导干部操办“红白喜事”“满月酒”“升学宴”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纪检监察机关也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发送廉政短信、电视广播、手机APP等方式倡导廉洁过节,有的单位通过完善制度、基层通过“村规民约”、设置“黑名单”方式进行约束。可有的人总觉得别人家的事“随”了不少,轮到自己不能就这么“亏”下去,索性躲在幕后“隐蔽性”起来组织宴请,这种伤风败俗式做法让“四风”问题再次抬头。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酒桌定规矩是人心所向,相互攀比以及铺张浪费的背后只能是作风问题的扭曲。遇到别人家的事情简简单单地表达庆贺之意即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攀比礼金,到头来无疑让主办者、送礼者心中不爽,反而影响邻里间、同事间的团结。每个人都盼望自己家的事情能够办的风光,但也别忘了纪律的利剑悬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头上,不要因小失大,风光之后落得牢狱之灾。

“移风易俗”是为了全社会形成的一个好的价值共识,所以无论是红头文件也好,乡约村规也好,无论是规则本身还是执行程序,都必须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标尺来丈量。五一小长假来临,笔者在此也为准备在五一期间结婚、庆典的干部们提个醒: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彻底改变不良观念,用一举一动带头执行廉洁自律,树立文明新乡风。移风易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用短期规定来规范行为不算难,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是移除人们心中的不良观念。(文/刘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