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被抬上楼年审社保 谁该负责?
据人民网报道,湖北红安一名90岁的老人,退休后在武汉与55岁的小女儿一起生活。2018年4月中旬遇到社保要年审的问题,女儿向相关部门咨询能否进行远程视频,或将父亲送到红安年审办公室的楼下,让工作人员下楼确认。但两条建议都被对方否定了。不得已,家属只好开车将老人送到红安,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将老人生生地抬到了三楼。一番折腾下来,老人疲惫不堪。
作为一名子女,看到这则新闻,我感到心痛和害怕,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办理一个简单的社保认证,居然需要一位90岁的行动不便的退休老人,往返几小时的车程,亲自到现场录指纹,照照片。笔者只能感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各种APP下载、网页服务层出不穷,有针对孕妇和婴儿的、有针对青少年的、有针对中年大叔的......互联网方便了很多人,但这很多人里,独独缺少了最需要互联网帮助的这群老年人。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目前,针对老年人服务的各类APP还很少,笔者建议,各位开发商与其绞尽脑汁去做类似于“内涵段子”一样的客户端软件,还不如把精力集中起来,研究一款服务于老年群体的客户端软件,毕竟,市场有那么大。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看到这则的新闻,我很惭愧,但在自我惭愧的同时,我们应该还要反思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事件。
红安县人民医院和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首先是红安县人民医院履职不到位,改院仅在医院张贴了通知,未将年审的事情电话通知退休人员本人或其家属。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白霓是接到其母亲原单位相关的通知后,遂打电话到父亲的原单位进行的咨询。其次是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由于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此事并不清楚,对家属打来的电话回复简单粗暴,导致家属产生误会。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指挥室,办公室人员必须对自己单位的每一项业务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当好领导的参谋官。从该事件看来,红安县人民医院对工作人员的疏于管理,工作人员也未履职尽责。
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管理不到位。现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在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却将一楼和二楼设为红安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公室,三楼和四楼才设为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的办公室,这样的设置让老年人跑一次累一次,何谈“为人民服务”?这样畸形的“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落实下来又有何真正的意义。
与群众沟通不到位。在此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的工作群中可以看到,每天工作人员都在向各单位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进行提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各单位经办人统计,再由该局上门办理。并提醒各经办人,“不急于认证,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发放”。但白霓母亲的原单位却要求其母亲本人在“五一”前,带上本人身份证明到红安县办理相关手续。白霓在与红安县人民医院和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咨询时,也未将这一点沟通清楚。因中间沟通存在误会,才发生了九旬老人被抬上楼年审社保的辛酸事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九旬老人被抬上楼年审社保的事件暴露的是我们机关和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办好办实,这样才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不到位,才能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避免在这烈日中天、骄阳似火的天气中寒了群众的心。(文/曹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