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如果一个人长期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工作就会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缺乏激情、缺少创新,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不仅限制了个人的成长进步,也影响所在单位的事业发展。

人是需要一定压力的。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晚清外交名臣曾纪泽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仅仅借助一本《圣经》、一本《韦氏大辞典》、一本华兹的作品、一本《赞美诗》和一些习字本,花费了几乎三年的时间努力自学英语的。通过在乡下数年的艰苦自学,曾纪泽记下了大量英语单词,熟悉了英语语法,达到了基本能阅读英语小说的程度。正是由于他的英语才能,后来被清政府任命为驻英国和法国公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跳出舒适区,超越自我,才能成就人生、开创事业。

跳出舒适区需要重新审视自我。要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思考一下“我是谁?”“我在干什么?”“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干”“有没有做到最好”,要把这些问题想通、想透,重塑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忘自己的那份初心,要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完善自己,在日积月累的进步中升华自己,“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跳出舒适区需要设定人生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人生理想,有价值追求。目标的设定不宜过高,如果目标遥不可及,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就会让自己受挫,以致悲观消极。“跳一跳,摘桃子。”目标的设定也不宜过低,过低的目标缺乏挑战性,也就失去了目标设定的意义。不妨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直到实现自己的人生大目标。

跳出舒适区需要不断学习新知。非学无以增智,非学无以广识。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不注意学习积累就会落后于时代,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所以,我们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优秀的人学习,也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以学习提升能力,以学习增长才干,以学习超越自我,以学习成就事业。

跳出舒适区需要舍得吃苦受累。不愿意跳出舒适区,其实质就是安于现状,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贪图眼前的安逸、贪图一时的快乐。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干工作,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和韧劲。要有面对质疑、面对误解、面对挫折的勇气,还是那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我们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