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建湖

聚焦重点,“靶向治疗”得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加强集中整治和督察督办,重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建湖县纪监委为确保中央政策落地,坚持问题导向,在“靶向治疗”中整治突出问题,聚焦扶贫领域和干部作风,精准监督,有的放矢,推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盯紧扶贫领域,精准监督抓要害。一是群众呼声必须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通过巡视、信访等渠道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尽快查实问题线索,加强重点督办,做到限时办结。坚决压实责任,推动基层反腐,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群众身边。二是统计数据说真话。预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结合实际进行实地比对检查,完善扶贫监督考核机制,有效保障扶贫数据的真实纯粹,遏制弄虚作假的歪风。三是精准监督作保障。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下功夫整治,精准挖掘“小问题”。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贪污挪用、虚假冒领等行为,必须在精准上狠下功夫,做到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努力让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能花在“刀刃”上,确保精准脱贫如期实现。

整治干部作风,重点防范“微腐败”。一是监察对象全覆盖。监察体制改革后,包括非党员村干部在内的所有农村基层干部行使公权都要接受监督,弥补了以前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的缺陷,真正实现全覆盖,让基层“微腐败”无处遁形。二是“四种形态”常运用。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加强“第一种形态”运用,逐步增强基层干部接受监督、遵纪守法的意识,防微杜渐,有效防范和遏制“微腐败”。三是严肃问责作基础。对于违规违纪、责任缺失、作风不实等问题,一旦发现,必须坚决查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持续传导压力,令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彰显良好的震慑和警示效果。(钟羽 成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