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2018年打虎看点:舆论围观效应致一批干部被查、很多违纪官员投案自首


南都讯 见习记者 吕春荣 28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当前,虽然增量腐败和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存量腐败和问题被大量查处消化,但正风反腐的力度并未减、节奏依然不变。

这份报告名为《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总报告对十九大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全面梳理,并分析了社会的认同和期待。

惩治力度不减,强震慑不变

上述报告指出,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有效推进,政治生态逐步得到净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发生巨大转变,“惩治力度不减,强震慑不变”,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一大特点。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消息,2018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68.3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74万件,谈话函询15.4万件次,立案30.2万件,处分24万人(其中党纪处分20.1万人),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干部28人,厅局级干部1500余人,县处级干部1万人。报告就此分析,2018年全年立案数或超2017年(52.7万件),有望实现六年连增。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增量腐败和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存量腐败和问题被大量查处消化,但正风反腐的力度并未减、节奏依然不变。”报告称。

报告指出,2018年,巡视巡察、纪委监委、司法、审计等监督力量持续发力,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各类监督力量紧盯各类涉腐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发挥了及时发现、有效震慑和治本纠错功能。

八成民众认为腐败现象已“大幅减少”或“有所减少”

报告也指出,腐败存量在快速消化,增量腐败得到有效控制,反腐败整体上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经过五年的全面从严治理之后,“老虎”的数量大幅减少。

相关数据显示,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440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被审查,平均每年88人。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腐败惩治力度不变,惩治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未变,但腐败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16名中管干部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

报告也指出,高压反腐继续释放效果,数据显示,80.4%的城乡居民认为最近一年腐败现象与之前相比“大幅减少”和“有所减少”,而认为“大幅增加”和“有所增加”的城乡居民仅占5.9%。

另外,报告还显示,83.7%的城乡居民认为目前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和“腐败在一定范围内遏制”。68.1%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显著”和“较有成效”。

2018年舆论围观效应导致一批干部被查

对于2018年反腐情况,报告点评道“2018年的‘打虎’看点多”,其中,一大看点在于,2018年1月至7月间,有18名省部级以上落马官员被移送司法机关审查,其中8人已被判刑,这8人与其他腐败犯罪人一样,其所得及其孳息一律被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另外一大看点在于许多违纪官员选择投案自首,报告指出,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之下,一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向组织投案自首,主动交代问题。

报告称,2018年7月3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落马的消息,“投案自首”四个字备受关注。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首次对外发布中管干部审查调查消息中使用“投案自首”表述,这一词语也迅速出现在各地纪委监委的通报中。

据统计,半个多月时间内,已有邯郸市统战部原部长王社群,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超杰,通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刚振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铁等多名官员投案自首。

此外,报告指出,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起,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一些涉及食药安全、学前教育及生态环保等容易触动民生“痛点”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大量公众视觉聚焦,形成超强的舆论围观效应,导致一批干部受到查处。

报告举例称,长春长生公司突破道德底线逐利违法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劣行被曝光后,短短数天内便引爆网络。此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派出调查组进驻涉案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多地及时通报是否流入问题疫苗,已发现的地区立即停用长生疫苗并及时开展续种补种工作,各类媒体及时通报案件调查进展,最大限度地抚平公众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