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学生干部”岂能官气凌人?



摘要:要变“颐指气使”为“事必躬亲”,变“高人一等”为“平易近人”,变“庸俗官僚”为“亲清和谐”,从思想上杜绝“学生官”的出现。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6日,北大清华等41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表示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团中央回应称:要继续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学生会改革。

班长、辅导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这些学生生涯中曾寄托着一代人心语和情怀的“记忆符号”如今却在一声声世俗的“主席好”和“岂是你能直接@”中成为令人眉心一皱、厌恶之至的存在。那么是什么让一些学生干部沦为“官迷”,甚至浑身“官气”?

一来许多学校简单照抄行政单位的现行体制,导致“官样作风”在校园盛行。如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中,就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甚至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如此“级级逼人”,怎能不让学生工作“官样化”严重?二来许多学校把学生会、社团的“席位”与保研、评优、求职等上升机会“捆绑”起来形成利益平台,导致进了学生会就“高人一等”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滋生出特权主义、官气凌人的“象牙塔”版本。

诚然,“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时代最应是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时候,而这种朝气、干劲要用在修炼自身和服务社会上,若是早早的被官气沾染就会陷入“暮气”、“早衰”的深渊。对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干部从“官来官去”到“脚踏实地”,就必须打破“盛气凌人”的旧有姿态,让学生工作回归学生本质。

思想是行动先导。学生干部之所以有官老爷思想还是在于把工作当作权力台阶,把服务异化为特权渴求,说到底还是没有找准学生干部的本质是服务学生。要打破这种不可一世、盛气凌人的学生官气,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干部就是要为学生服务而非站在高处充当管理层。就像《学生干部自律公约》中提到的“扎扎实实做事,营造平等氛围,摒弃庸俗习气”,要变“颐指气使”为“事必躬亲”,变“高人一等”为“平易近人”,变“庸俗官僚”为“亲清和谐”,从思想上杜绝“学生官”的出现。

与此同时,学校也当承担好环境的塑造者。毕竟学校仍非社会,行政老师在将工作下放给学生之时,当用“个人能力成长”、“做好积累”等向上向好的价值导向来引导学生干部在做事中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而非用“加分”“保研”等政策吸引学生。否则一次两次的思想教育终究会“说教乏力”,在利益熏陶下的学生干部只会耳濡目染成为了“形式主义”做派的小官僚,杜绝“盛气凌人”的学生官也就无从说起了。(文/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