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王国斌:干群关系的可喜变化说明了什么
2018年10月19日下午,天气晴朗。15点10分,我和同事两人一行,来到了滨海县界牌镇三坝村境内,这是“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我所到的第41个村。
来三坝村之前就听说,这个村过去名气不小。20年前,该村的干部和群众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吵嘴、打架、上访、打官司,是家常便饭。那年,因“两上缴”问题,矛盾升级恶化,群众不肯缴,干部强行收。在少数人的唆使和操纵下,有200名左右的村民集体围攻、殴打镇村干部,并软禁了一名村干部,使其逐步演变成群体恶性事件。最终,公安出动大批警力,抓捕了几名“骨干”分子,事态才得以平息。这起事件在全省范围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并引起了省委、省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20年过去了,现在这个村的情况如何呢?干群关系还像过去那么紧张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村。
按照老规矩,先走访群众,再找村干部。我们在距离村部东南方向大约二、三公里处,一个农户比较集中的村庄开始走访。看上去这是一个老居民点,房屋新旧不同、高矮不一,虽然排列无序,但大致方向是由东向西延伸,共坐落有40多户。进入村庄一连几户人家都关门上锁,估计都出去干活了。我们接着由东往西跑,看见一位60多岁的老爹爹正在家门口切菜,细细的,已经切了一大盆。旁边还坐着一位老太太,一个小孩正在玩耍。
“老爹爹,您切那么多菜做什么?” 我们上前问道。
“腌咸菜呢。”老爹爹抬头回答说。
“我们能聊聊吗?”
“可以。”老爹爹边回答边放下手中的活,随即将我们引进屋里。
我一落座就问:“老爹爹,您尊姓呀?
“我姓夏。”
“今年多大年龄了 ,家里几口人呀?”
我一边问,一边打量着屋内环境。只见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家电,堂屋里还摆放着一张床,床上的被子也比较破旧,看起来十分寒酸。
“我今年61岁,家里6口人。”他一一作答。
我问:“你家庭困难吗?”
他说:“困难肯定是有的。老母亲今年84岁,双目失明,我爱人身体也不好。大儿子37岁,几年前就离婚了,他不学好,尽在外面鬼混,起码三年没有跟家里联系了,也不知死活,留下8岁的孙子,我们供他上学。小儿子也30多了,至今单身,患有严重肺结核病,肺功能已丧失一半,常年吃药。家庭收入微薄,平时主要靠我一个人外出打工挣点钱,农忙时还要回来伺候几亩地。”
我说:“村干部对你家过问了没有?”
他说:“村干部已经对我们很不错了,经常过问,给我们办了低保,逢年过节还上门慰问。”
我说:“听说过去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现在怎样了?”
他说:“那都是20年前的事了。近几年来,村干部真的不错,经常往群众家里跑,问长问短,还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办实事。先后新建了18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10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建了5座电站,修了五、六条水泥路,总共有10多公里长呢。我们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晴天一身灰、阴天一身泥了,你们看,这门口前面这条路就是去年刚修的……”
随着老爹爹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穿越村庄长约2公里的黑色水泥路面,足足有2米多宽,看起来也很干净。
离开夏老爹家,我们继续向村庄另一头走去。老远就看见一位老爹爹推着一个独轮车向我们迎面走来,走近一看才知道,是满满一车山芋。
“老爹爹,您这是往哪儿去呀?”我问。
他说:“刚从地里刨回来的,往家里运呢。”
我说:“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聊一会儿吗?”
“没事。”他边说,边将独轮车往路边一靠。
我们先寒暄了几句,便问:“您对现在的村干部是否满意?村干部有没有以权谋私、办事不公呀?”
他说:“满意呀,现在的村干部跟过去比,已经好得多了,心里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百姓。这两年,光是帮我们修建排水涵洞就有几十条呢,要不然,像过去那样每年夏季洪涝,田里的水总是没法排,旱作物经常受淹,收成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呢……”
接着,我们又到村部东北方向的一个农户聚集地随机访问了几位村民,他们都是异口同声地称赞村干部办事公道,为民着想,表示满意。然后,我们就开始往村部了。
到达村部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二楼护栏上的那“三坝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标牌,十分醒目,进门左首就是那高高耸立美观大方的公示栏,按照惯例,我们理所当然直奔而去。公示栏内,村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名单,村财务收支等情况,应有尽有,一目了然。
刚看完公示栏,一楼的会议室内一群人正在往外走,好像刚散会。我们前去询问得知,今天是党员学习日。这时,看到大约二、三十名党员都在胸前统一佩戴党徽,其中不少年长者,最大的估计有80多岁,有的还柱着拐杖,个个面带笑容,一副轻松和谐的样子。
走近会场,村书记被我们逮个正着,因为今天的党课他是主讲人。说明来意,我们就在这会议室交流起来。村书记名叫赵伍军,他是隔壁淮南村人,今年59岁,但看起来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到三坝村做书记已经有了12年。他很自豪地跟我们介绍说:“平时我们村十分注重党员的学习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干部时刻牢记20年前的惨痛教训,强化为民意识,改善干群关系。在大力为民办实事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发家致富。每季度都举办一次农技培训班,先后培植扶持养猪专业户8个,瓜果疏菜种植专业户4个,水产养殖专业户2个,还建起了农业生态园、高效农业实用菌种植基地等,着力提高村民的收入。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帮助群众解难题,每年帮助协调处理邻里纠纷和各类社会矛盾二、三十起。近几年来,全村无一人到市、县、镇上访过,连续八年获得全镇社会稳定工作先进村……”
说话间,赵书记的手机铃声又响起了,他接完电话后跟我们说,有一个村民跟邻居家因地界纠纷问题吵架了,看样子很可能要发生冲突而动手,村民打电话给他报告,需要他去调解。
劝架如救火。我们也不忍心耽误赵书记的时间,就此告别。
回来的路上,天色渐暗。我想,三坝村20年来干群关系发生的可喜变化,充分说明了现在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工作作风转变了,所办的富民实事多了,干群关系自然就融洽了。只有干部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百姓利益,努力为民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市纪委监委第十五派驻纪检监察组 王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