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阜宁

阜宁:坚守职责定位 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

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阜宁县监察员办公室坚持先试先行,把制度建设贯穿改革试点全过程,以监督为抓手,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监察职能向基层、村居延伸的有效途径。

从制度上完善,增强监督质效。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健全制度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思路指导和方法指引。对运用“第一种形态”、线索管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审理处置等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确保各个环节合规合法。进一步规范兼职监察员联动使用、异地交叉监督检查、权责边界和权力清单,充分发挥兼职监察员作用。主动建立工作协作、廉情研判等工作机制,对重要案件线索和复杂问题开展联动协作,实现执纪与执法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推动规范化履职。

从监督上破题,突出监督重点。强化日常监督,通过明确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开展专项检查,更好地推进标本兼治。精细排查、严格筛选监察对象,建立监察对象廉情信息库,对联系范围内的监察对象实行动态调整。结合“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围绕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加强对群众关注的“三资”管理、征地拆迁、阳光扶贫、惠农资金、低保五保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及时督促整改。开通监督举报热线,广泛接受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党务村务公开、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监督举报,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

从模式上创新,整合监督力量。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和片区内横向联动监督机制,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同净化社会政治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联合乡镇纪委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加会议、专项检查、交叉监督、走访调研、巡察成果利用、建立监督网络等方式,用活监督手段。建立问题线索综合研判机制,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仔细分析,认真研判违法问题发生的特点、原因、趋势,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