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两高”负责人首次亮相“部长通道” 适应群众对民主法治更高品质的需求

3月12日上午,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相继走上“部长通道”,接受集体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出,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建立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对此,童建明表示,过去检察机关对待群众来信主要是办后答复,现在改为办前回复、办后答复,是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是把便民利民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的举措。最高人民检察院这几年受理的群众来信年均18万多件,增加办前回复程序后工作量比过去明显增加,但群众来信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困难再大,检察机关也要克服,要千方百计把这项制度落实好,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纾难。

“救助因案致贫返贫的被害家庭,是检察机关把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童建明说,去年检察机关启动司法救助,帮助因案致贫返贫的困难家庭4200多户,发放救助金4900多万元。在讲到另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检察工作——“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时,童建明介绍,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涉及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2万多件,其中仅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处理违法违规的网上餐饮企业就达5万多家,探索了一条运用法治手段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的新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纠正冤错案件。”江必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在统一裁判理念,划清罪与非罪界线,排查督办、细心甄别,深化政策、细化规范,建构避免冤错案件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紧盯合同诈骗罪、挪用侵占资金罪以及与民营企业家相关的案件,严格区分民事纠纷和犯罪案件,坚持罪行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的原则,避免冤错案件发生。

在介绍保护产权、保护民营经济、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情况时,江必新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了发布保护产权、保护民营经济和企业家权益的规范性文件等一系列举措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通过一系列措施,经过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一定能够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发展、全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