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心中结
![]() |
昭化区纪检监察干部在为群众讲解涉纪信访举报方式。王景 摄 |
今年五一小长假,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青牛峡湖边的一家渔家乐生意火爆。经营者王作询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面对夸他有生意头脑的游客,他总是说:“哪是我的眼光好,全靠区纪委和乡干部帮我,不然还不晓得在哪里上访呢。”
青牛乡是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重点移民乡,家住青牛乡白牛村的王作询在当地也算是“名人”。从2015年开始,王作询就走上了“上访”之路。从声称林地补偿款少了到举报乡干部贪腐,从中央、省、市、区纪委到省、市、区法院都有他的身影。
面对败诉的判决和区、乡纪委调查组详细调查后的举报不实结果,无论是信访答复群众会上呈现的证据还是信访干部一次次上门详细的政策宣讲,王作询始终不满意,由于没有满足诉求,他依然我行我素。
“冥顽不灵”的王作询让干部们也很“头疼”,甚至青牛乡有人说“算了,让他去闹,反正也是无理取闹,不管了”。
不知不觉间,王作询与当地干部之间有了一面看不到的“墙”,关系十分紧张。
“为什么一遍遍的上门答复却没有效果,我们干部在信访调查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够细心、耐心的地方?会不会是化解方式不够灵活?还是我们干部有厌倦抵触心理?必须找准症结,从‘心’出发化解矛盾。”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祝迎春上任之际在全区信访工作会上这样说道。
“对移民工作的厌战情绪、对移民无理缠访闹访的反感、没有用情感下深水走进信访人心中,是我们当前化解移民信访矛盾存在的问题。”这是青牛乡党委书记吴涛在区纪委七届二次全会上接受现场质询时的自我剖析。
要打破僵局,信访化解工作必须走进王作询心里。作为包案领导,祝迎春一次次上门与王作询“摆龙门阵”谈心,了解到他以前担任过广元市个私协会理事、区工商联执委,由于近年生意投资失败、自己患病,加之“意愿”未得到支持,才逐渐有了心结,对青牛乡干部也产生了“敌意”,但内心依然有一颗迫切发展的“火种”。
找到突破口,包案工作组调整制定专属信访化解方案,便立即开始行动。
“老王,我们这两届亭子湖钓鱼大赛的举办,让来青牛峡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猛,你有那么好的手艺,回来开个渔家乐准保生意红火。”这次上门,祝迎春和吴涛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他们规划已久的建议。
区乡干部不厌其烦的劝导,家乡的变化和党委政府的支持,点燃了王作询回乡发展的激情。几次考察后,王作询决定回乡发展乡村旅游。
为更好更快地帮助王作询发展,昔日被他“恨之入骨”的干部纷纷为他出谋划策,当起了“参谋”和“宣传员”。
去年4月,王作询的渔家乐正式开业运营。生意好时每天收入达近2000元。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他把全家人都叫回来参与经营。
“王书记,莫激动,我不是来上访的,我是来在移民结余资金分配方案上签字的,而且我也给省高院写了撤诉申请。”去年6月的一天,王作询走到乡纪委书记王文志办公室笑着说。“唉,回想这些年简直过得浑浑噩噩的,你们不好过我也不好过,我以为你们恨死我了,不管我了,哪晓得还帮我发展产业,现在才叫正常人的生活。”
生意好了,王作询还关心起了家乡的发展。今年3月,凭着多年的经商经验和人脉关系,他向青牛乡党委政府引荐了一家旅游发展企业,到青牛峡开发旅游项目,助力家乡旅游发展。
“做好群众信访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办事只是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专属’信访化解方案,只有与群众交心,建立深厚感情赢得理解信任,才能妥善化解矛盾。”祝迎春说。(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