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帮扶村“蝶变”背后
![]() |
如今的小王营村,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乡村新气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图为小王营村整齐划一的村居村貌。 孙小辉 摄 |
“家乡越来越美”
4月18日,34岁的刘春辉回到了小王营村,发现村里又变了,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
刘春辉,小王营村飞出去的“金凤凰”。大学毕业后,他在郑州某大型公司工作,收入不错。过去的小王营村让他记忆深刻:穿村而过的省道狭窄且坑洼不平、垃圾围村、污水遍地,是个典型的“脏乱差”村;村民大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种植的大都是传统农作物,经济来源单一,再加上村“两委”班子力量薄弱,发展不力,以致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他连过年都不愿回来,故乡这个词也成了他心中的痛。
“我去年底一回村,不敢相信俺村还能变这么美。”刘春辉谈起村里的变化和发展,有些激动,略黑的脸庞上溢满激动之情,“这都得感谢省纪委监委和驻村干部杨书记,让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春辉所说的杨书记,是来自河南省纪委监委的小王营村驻村书记杨耀强。
2017年11月,杨耀强刚来时,小王营村“两委”班子近乎瘫痪,72名党员一盘散沙,工作难以推动,村里没有产业支撑,村容村貌脏乱差,群众意见很大……面对“烂摊子”,这位“80后”凭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很快稳住神,迎难而上,投入艰巨繁重的驻村帮扶工作。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要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脱贫。”省纪委监委领导在小王营村调研时的叮嘱时常回响在杨耀强耳边。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杨耀强一遍遍征求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的意见建议,制定了村扶贫规划;在县乡党委支持下,通过换届配强村班子,让支部逐步强起来,细化了村“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办法,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王营村一改往日景象,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乡村新气象。为此,黄埠镇党委书记王勇臻感触很深:“在省纪委监委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关心帮助下,小王营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现在我常回村看看,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刘春辉欣喜地说,“家乡越来越美,我下决心要回乡创业。”
“在家门口富起来”
“除了种地,我啥也不会,是产业扶贫政策让我这个穷了半辈子的庄稼人有了奔头。”临近中午,在小王营村光伏扶贫电站,52岁的杨国强例行巡检完设备走了出来,接上当村保洁员的妻子,一起回家。
杨国强,这个勤劳朴实的庄稼汉,与妻子靠种地为生。后来,他得了慢性病,干不了农活,看病、吃药、做手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家成了贫困户。
面对记者,杨国强掰着手指头算收入:夫妻两人去年做光伏管理员和保洁员,收入1.2万元;承包食用菌大棚,年收入1万多元,还有土地流转收入……他现在已脱贫了。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拔掉穷根,发展才能持续。”杨耀强说,经过认真调研和谋划,村里制定了《小王营村脱贫发展规划书》,决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经过杨耀强和村“两委”的力推,小王营村先后建成占地11亩的光伏扶贫电站、属于集体经济的制衣扶贫车间、47个食用菌大棚等一批产业,为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企业扶贫项目中,每个对口贫困户年收益3600元;制衣扶贫车间里,人均年收入2万元;食用菌大棚预计为每个对口贫困户带来年收益3000至5000元;种植构树的每个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还能带动其他村贫困户增收。
与杨国强一家的情况类似,50岁的贫困户王兰香,公婆长年患病,儿子正在上大学,家庭负担过重。去年,她通过产业扶持承包了食用菌大棚,收入1万多元,同时还担任村巡河员,月入500元,预计今年能够顺利脱贫。
“在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今年我们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能扶贫等给贫困户‘造血’,让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人站起来,在家门口富起来。”站在整治后面貌一新的坑塘边上,杨耀强与新任村支书王海军如此谋定。
五保户乔迁“幸福苑”
中午时分,60岁的五保户吕天理在家中忙活起来,打开煤气煮面条,并把刚从门前菜地里拔的几棵青菜洗净放了进去,滴上几滴香油,满屋飘香。
饭很简单,但吕天理很知足。他说,以前独自住在村头的破瓦房里,冷冷清清;去年村里一建成“幸福苑”,他就搬了进来,33平方米的房子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住着舒服。
“我们这些五保户住在一块,说说话、串串门,相互也有个照应,可美哩!”吕天理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吕天理口中的“幸福苑”,是小王营村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建设的集中危房改造安置点,主要安排贫困户中五保户、双女户集中居住。杨耀强和村“两委”反复研究,结合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建设了这16套集中保障住房,既缓解了农村宅基地短缺问题,可以流转使用,又满足了五保贫困户的住房需要,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一年多来,在河南省纪委监委机关的大力支持下,杨耀强带领村“两委”,实施“户户通”扩宽工程15公里;拆除村内残垣断壁,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33盏;完成6个自然村下水管道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整治村内河道坑塘,打造环村景观水系;建设村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文化、倡树文明新风。小王营村的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大,大家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定点扶贫添后劲
今年1月10日一大早,雪后的天气虽然寒冷,但小王营村文化广场人声鼎沸。这一天,小王营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了。省纪委监委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意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义诊,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这是河南省纪委监委在脱贫攻坚战中帮扶的一个微镜头。
乡村振兴正当时。当下,河南省还有14个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104.3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原大地正在打响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在这场攻坚战中,河南省纪委监委出台规定,明确要求省纪委书记遍访督查2019年拟脱贫摘帽的14个贫困县,省辖市纪委书记遍访督查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市、区)纪委书记遍访督查贫困村。上蔡县纪委监委在做好脱贫攻坚战纪律保障的同时,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帮扶队员当代表,驻村单位做后盾,单位领导负总责”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大力支持帮助小王营村成为脱贫攻坚的示范村。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河南省纪委监委领导多次到小王营村,走访贫困群众、了解致贫原因、听取意见建议,查问题、促整改,提规划、引项目,为小王营村脱贫攻坚提供坚实后盾和有力支持;机关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纷纷与小王营村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结亲慰问、捐款捐物,解决村内绿化问题……“党和国家政策好,共同奋斗向前奔跑。”经过共同努力,小王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终会一去不复返。(侯宏力 尹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