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劲节润物无声 迎难而上掷地有声——市委巡视整改办公室建章立制改善民生纪实
“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3月16日上午,市委主要领导在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进大会上铿锵有力地强调。今年以来,市委巡视整改办公室稳步扎实推进省委巡视盐城市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用实际行动绘就出逐步清晰的整改路线图。
摸出真情况
巡视整改是一项艰巨任务、系统工程,要运用科学方法,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因责而异督。巡视整改工作系统性很强,市委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涉及27个牵头单位,9个县(市、区)和44个参与单位,省委巡视反馈40个问题,市委制定143条具体措施,涉及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市委巡视整改办不断压紧压实牵头部门责任,统筹推进牵头单位、参与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三个层面的整改工作,逐条逐项“过堂”,弄清任务清单、厘清责任主体、剖析问题成因,做到一体谋划、统筹推进、重点重抓。
因地制宜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入了解,才能知道工作有没有实效,群众满不满意,省委和市委满不满意。针对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市委巡视整改办制发了以问题、任务和责任为内容的“三清单”86种,制定具体人和具体事清单42种,为有效推动整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因事而动问。“你们单位涉及省委巡视整改的农民互助基金合作社多少家?需兑付资金多少钱?已兑付多少钱?兑付比例多少?”市委巡察组副组长葛育富在滨海县调研时冷不丁地四连问。“我们县涉及省委巡视整改的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5家,需兑付资金210万元,已转籍4家,停止运转1家,且资金兑付完成210万元,兑付比例100%。”滨海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杰对答如流。督查方式除了听汇报、看台账和现场察看外,更多的就是即兴提问,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是无法高质量回答问题的。
研出好点子
开展调研,重在落实事、解难题。市委巡视整改办内部挖潜,采用“家家到”的方式,走到一线,与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共同商讨巡视整改好办法。
问题交办靠机制。日常工作中,通过召开会议、收集材料、上门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各项整改工作任务每周一调度、每周一汇总、每周一盘点。在省委巡视意见反馈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市委巡视整改办公室先后4次主动向省委巡视办报告全市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和难点问题。探索建立问题面对面交办机制,现场督办交办巡视整改事项62件。市领导多次带队赴宁,报告市委落实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过当面汇报对接,我市巡视整改工作得到省委巡视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提质增效强服务。督查调研方式方法坚持新旧融合,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引入“地毯式”检查、清单督查、现场探讨、以问促改等模式,力求实现精确聚焦、精准整改,提高了督查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调研中基层一线反映的少数党委(党组)对涉及巡视整改的一些问题“雾里看花”、转变作风“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直面“熟脸”,甘当“黑脸”,高质量推进完成巡视整改阶段性任务。
攻坚克难促整改。围绕省委巡视涉及的具体人、具体事和群众普遍关注的身边“微腐败”等突出问题,积极有序指导全市各地各部门进行重点突破和源头治理。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把困难当成铺路石,全力推进问题解决;滨海县用“绿蓝黄红”四色,绘就巡视整改路线图;大丰区、建湖县、阜宁县等县(市、区)探索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为治理基层和群众身边腐败开出机制性良方。
突出人民性
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巡视整改效果的根本标准。我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整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巡视整改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民情,讲好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整改什么。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40个问题中,直接关系民生的就达11个;市委制定的143条整改措施中,直接关系民生的就达25条,已经落实到位的措施达13条。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提高3.6%和20.8%,农村低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苏北苏中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问计于民,做实最大的工程。对老旧小区整治、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138条,收集整理资料15万余字,梳理汇总有效建议121条,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思对策,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
建章立制,做强最实的民生。省委反馈巡视意见以来,市委巡视整改办公室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注重成果运用,积极推动建章立制,着眼于“真”,凝练于“精”,立足于“实”。建立完善一条就认真执行一条,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把巡视整改从“治标”不断向“治本”深入。截至6月底,推动全市共制定完善并坚持落实各项制度89项。
摸出真情况
巡视整改是一项艰巨任务、系统工程,要运用科学方法,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因责而异督。巡视整改工作系统性很强,市委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涉及27个牵头单位,9个县(市、区)和44个参与单位,省委巡视反馈40个问题,市委制定143条具体措施,涉及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市委巡视整改办不断压紧压实牵头部门责任,统筹推进牵头单位、参与市直单位和县(市、区)三个层面的整改工作,逐条逐项“过堂”,弄清任务清单、厘清责任主体、剖析问题成因,做到一体谋划、统筹推进、重点重抓。
因地制宜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入了解,才能知道工作有没有实效,群众满不满意,省委和市委满不满意。针对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市委巡视整改办制发了以问题、任务和责任为内容的“三清单”86种,制定具体人和具体事清单42种,为有效推动整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因事而动问。“你们单位涉及省委巡视整改的农民互助基金合作社多少家?需兑付资金多少钱?已兑付多少钱?兑付比例多少?”市委巡察组副组长葛育富在滨海县调研时冷不丁地四连问。“我们县涉及省委巡视整改的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5家,需兑付资金210万元,已转籍4家,停止运转1家,且资金兑付完成210万元,兑付比例100%。”滨海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杰对答如流。督查方式除了听汇报、看台账和现场察看外,更多的就是即兴提问,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是无法高质量回答问题的。
研出好点子
开展调研,重在落实事、解难题。市委巡视整改办内部挖潜,采用“家家到”的方式,走到一线,与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共同商讨巡视整改好办法。
问题交办靠机制。日常工作中,通过召开会议、收集材料、上门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各项整改工作任务每周一调度、每周一汇总、每周一盘点。在省委巡视意见反馈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市委巡视整改办公室先后4次主动向省委巡视办报告全市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和难点问题。探索建立问题面对面交办机制,现场督办交办巡视整改事项62件。市领导多次带队赴宁,报告市委落实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过当面汇报对接,我市巡视整改工作得到省委巡视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提质增效强服务。督查调研方式方法坚持新旧融合,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引入“地毯式”检查、清单督查、现场探讨、以问促改等模式,力求实现精确聚焦、精准整改,提高了督查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调研中基层一线反映的少数党委(党组)对涉及巡视整改的一些问题“雾里看花”、转变作风“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直面“熟脸”,甘当“黑脸”,高质量推进完成巡视整改阶段性任务。
攻坚克难促整改。围绕省委巡视涉及的具体人、具体事和群众普遍关注的身边“微腐败”等突出问题,积极有序指导全市各地各部门进行重点突破和源头治理。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把困难当成铺路石,全力推进问题解决;滨海县用“绿蓝黄红”四色,绘就巡视整改路线图;大丰区、建湖县、阜宁县等县(市、区)探索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为治理基层和群众身边腐败开出机制性良方。
突出人民性
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巡视整改效果的根本标准。我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整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巡视整改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民情,讲好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整改什么。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的40个问题中,直接关系民生的就达11个;市委制定的143条整改措施中,直接关系民生的就达25条,已经落实到位的措施达13条。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提高3.6%和20.8%,农村低保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苏北苏中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问计于民,做实最大的工程。对老旧小区整治、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138条,收集整理资料15万余字,梳理汇总有效建议121条,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思对策,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
建章立制,做强最实的民生。省委反馈巡视意见以来,市委巡视整改办公室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注重成果运用,积极推动建章立制,着眼于“真”,凝练于“精”,立足于“实”。建立完善一条就认真执行一条,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把巡视整改从“治标”不断向“治本”深入。截至6月底,推动全市共制定完善并坚持落实各项制度8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