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看中国实践——开启智联新时代
![]() |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未来智能驾驶舱通过虚实融合算法,提供直观的驾驶体验。李茂君 摄 |
![]() |
工作人员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演示一款基于5G网络实现远程控制的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
![]() |
华为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了最新鲲鹏处理器芯片,可满足数据中心的多样性计算和绿色计算需求,能效比优于业界水平30%。(资料图片) |
在上海市黄浦区部分地方,将垃圾在摄像头前轻轻一扫,AI(人工智能)垃圾箱就能直接告诉你如何准确投放,而不必再面对灵魂拷问“这是什么垃圾”了!
类似AI垃圾箱的务实应用在上海比比皆是,“智能”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深刻烙印。近日,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500余位嘉宾带来了对AI发展的前瞻洞见,300多家企业展示AI落地的典型案例。整场大会“AI+”特色突出,为大众展现了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经济生态。
如今,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深度融合,呈现出万物智能、泛在感知、共创分享的新趋势,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引领人类社会从人人互联、物物相联向万物智联加速前进。
智能“黑科技”触手可及
与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同步开设的创新应用展设在世博展览馆2号馆。展区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比去年翻一番,包括产业生态展区、AI城市应用展区、无人驾驶展区和创新前沿展区等四大展区。
走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并不显眼的芯片墙却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在这块墙上,集中展示了高通、华为、紫光展锐、平头哥、依图、寒武纪、地平线等7家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10款高端AI芯片,涵盖了智能手机、5G通信、物联网、智能驾驶、智能家居、AI云端训练和边缘推理等众多领域。
芯片墙不远处,新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所应用的无创冠心病一站式智能辅助诊断方案,令人对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竖起大拇指。
人工智能也可以很“好玩”,虚拟3D对象交互等沉浸式应用便是其中之一。
好奇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看到了什么?置身IBM展区,便仿佛进入了外太空,头顶是漆黑的宇宙,火星、水星就在你眼前,不用太多丰富的想象力,就能感受到太空探险的趣味所在。
另一个沉浸式体验的必打卡地标,在微软展台。戴上HoloLens眼镜后,眼镜会自动追踪人眼移动的视线方位,进而生成一个虚拟3D对象,通过光线投射回眼中。体验者可以在半空中抬起和放下手指点击,与虚拟3D对象交互。
如果在现场听到音乐声,跟着人群就能找到正在跳舞的达闼XR-1机器人。它们拥有精准抓取能力,跳舞卖萌是为了吸引人们走近了解它的“内核”——首次应用的云端智能平台和智能柔性执行器。为人们带去快乐就是它们的“服务宗旨”。
另一位展区内的AI界“网红”,当属微软“小冰”。这位“人见人爱”的AI少女,能同时扮演诸多角色——歌手、主持人、诗人、金融摘要撰写人、儿童有声读物创作者,甚至画家和设计师。
在这里,好玩又有趣的“黑科技”负载满满,那些意想不到的“不可能”正在变得触手可及。
“AI+”深入生活各个角落
步入应用展区,你便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AI的触角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便捷了我们的生活,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未来之门”。
在无人驾驶体验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公交车,它的外观好似一头憨态可掬的熊猫。更神奇的是,乘客只需在车站扫一扫“手脉”,即可在车上完成购票、购物等环节。
这辆可爱的“熊猫公交”可非同一般。它搭载了智能驾驶技术、手脉识别系统、车载机器人、语音交互、乘客异常行为监测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功能。
在站台上,不少体验者完成扫“手脉”的操作后,就将个人与支付宝或微信等支付工具绑定。那么,什么是“手脉”?在场的深兰科技技术人员介绍,“手脉”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识别手掌皮下三毫米的静脉、血管等分布纹路,每个人的“手脉”都是不同的。
在车上,还有一个自动售卖机,与众不同的是,这台自动售卖机也只需扫“手脉”即可完成一次愉快的购物体验。车上的智能交互机,在乘客语音说出目的地后,能自动推荐与这辆公交线路接驳的各种路线,让乘客知道如何能快速转乘。
车上除了用来监测司机驾驶状态的摄像头,还在车身装有5个摄像头,用来捕捉乘客的行为,以发现是否有摔倒、盗窃、吸烟等现象发生。
据介绍,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款全尺寸车型自动驾驶公交车,总长约12米,宽2.55米,座位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小优小优,我要出门了。”在海尔的展台里,对一款智能音箱发出指令,智慧客厅里的灯自动熄灭,电视关机。通过海尔的小优管家,可以语音控制电灯、电视机的开关甚至空调的温度。
“让住宅变得更聪明”是海尔智慧家居的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家中的电器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互联成一个系统,只要通过APP就可以直接控制使用。
在海尔展台的智慧厨房里,冰箱的门是一个触屏,不仅可以看到冰箱里的物品,还能通过它控制烤箱等其他厨房用品。此外厨房智慧系统可以为用户定制健康菜谱,能根据用户的语音提示进行烘焙。烟灶联动、防止干烧等功能也能保障用火安全。
海尔U+智慧家庭的AI语音助手小优管家,是基于海尔U+人工智能平台和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分布式语音交互系统,可提供深度定制智能家电语音交互服务的语音助手,是智能家电的“眼睛”和“嘴巴”。它打造了智能音箱、虚拟屏、互联网电器、移动端、穿戴设备的分布式交互入口矩阵,可以提供智慧家庭全场景语音定制服务。
城市管理“智慧”升级
“小微,我要去自助办税终端。”“请跟我来,我走得有些慢哦。”跟着导税机器人走进位于徐汇西岸会场的“智能税务”主题展厅,一排新上线的智能办税应用令人耳目一新:“刷脸”打印纳税记录,智能税务系统变身最懂纳税人的“店小二”,电子税务终端让办税像“网购”一样方便……
上海青松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卢蕴玉在会场率先体验了一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仅通过“刷脸”就拿到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刷脸’只需不到两分钟,就能拿到和办税服务厅所开具的一模一样的纳税记录,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卢蕴玉说。
“用电高峰来临,上海陆家嘴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怎么办?不用担心,我们通过市场交易的手段,通过建立一个虚拟电厂,将周边楼宇中的闲散电能集中起来,缓解用电紧张。”国家电网展馆的这一幕,很快就要落地应用。
虚拟电厂是国内外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运营平台,通过5G通信技术和神经网络计算、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AI技术,将城市商业建筑的分布式资源以多维建模聚合作用,实现用户闲散资源的分类聚合及优化分配,达到与常规发电厂类似的效果。
用电高峰来临,部分区域出现用电紧张现象。通过先进的AI方式和远程控制方式,建一个“虚拟电厂”,将周边楼宇中充电桩的充电模式由快充变成慢充;在不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情况下,调节空调温度;在不影响楼宇安全的情况下,调节电梯的运行方式;调节楼宇中的储能设备、三联供机组等等,通过虚拟电厂将闲散电能集中起来,从而缓解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而这些提供电能的楼宇,以出售电价的形式获得补偿。
目前,上海有3000多栋类似的商业楼宇,如果将这些电能都集中起来,相当于上海新增了一个100千瓦的火电机组。这样一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能够减少占地2000公顷,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吨,并可以减少电厂建设投资110亿元。
人机协同将改变行业未来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当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与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上演“双马对话”时,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顶级交汇精彩上演。
“过去的200年,人类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人。但我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理解人类的本质。”马云说。
“上海的超级工厂非常让人震撼。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好的案例,一个创新企业在中国可以取得多好的进展。之前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快速的发展,中国就是未来,未来是非常令人激动的。”马斯克说。
诚然,人类从未像此刻这样,因人工智能而更了解自己;同时加速前进,拥有无限可能。
当前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误区是什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人工智能负责人的回答几乎完全一致:不要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至少在几十年内,这样的场景不会发生。
在进一步的解释中,他们有的说影视艺术为了视觉效果构建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场景,有的则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工智能应用将局限在辅助人。他们都认为,当下的重点工作不是害怕人工智能,而是拥抱人工智能、探索人工智能。
在大会创新应用展区,专业观众关注的是云计算、芯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看不见或看起来不能直接体现人工智能的展品,但普通观众对人脸识别、动作识别、语音交互等兴趣盎然。从关注的差异可以看出,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还很粗浅,对人工智能的潜能知之甚少。一些普通观众在来到创新应用展之前,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或许就是通过影视作品。
从目前的公众反映看,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与其害怕人工智能取代人,不如让更多的人知道,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至于几十年后,人工智能是不是真的会取代人,这个问题也不必担心,因为马斯克已经给出务实的回答:“如果比不过人工智能,就和它组队吧,一起为人类服务。”(刘锟 李蕾 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