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廉政风险“三明”促“三不”贯通融合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各项投入、经费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廉政风险也在增加。农业科研系统内,也发生了一些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到农业科研单位干部队伍形象。为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市农科院深入开展廉政风险“三明”(明风险点、明制度、明责任,以下简称“三明”)活动,有效推进廉洁院所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加强试点推进,细化实施方案。选择院科研处、生态室作为试点单位,分别代表综合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召开碰头会对试点方案进行认真讨论。在试点单位开展两轮风险排查,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院党委会研究确定“三明”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分为排查风险、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三个阶段。为解决风险排查对标不准的问题,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细化了风险排查的类型和参考情形。明确风险点分为部门廉政风险点和个人廉政风险点。部门廉政风险点,分管理服务部门风险点和科研部门风险点,列出了有关参考排查的风险情形。个人风险点分一般廉政风险和岗位廉政风险。对一般廉政风险列出了吃喝上、交往上、车轮上和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等方面共性的风险情形,供对照排查。岗位廉政风险则由个人结合岗位职责进行排查,各不相同。
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排查风险。各部门及时召开“三明”活动动员部署会,组织学习活动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并利用5月份“510”警示教育月的契机,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系列活动,特别是认真学习《盐城市农业科学院“510”警示教育读本》,以案例为警戒,以法纪为准绳,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切实克服廉政风险防控“没必要”、“怕面对”、“走过场”等心态,从思想深处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相关工作会议上,院纪委负责同志就“三明”活动多次提要求。明确在排查时,要把自我革命贯穿始终,将个人排查与相互帮查,同级排查与上级帮查相结合。结合巡察、审计反馈问题和系统内发生的案例进行排查。各部门初步排查后,组织开展廉政风险“析讲评”活动,每个人针对排查出的个人风险在部门内部进行分析、讲述,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全部门人员对部门风险进行评价。开展“析讲评”时邀请各支部纪检委员参加。院纪委书记利用年度廉政约谈的时机,与各部门负责人对廉政风险排查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活动不走过场。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三明”活动中,各部门对照排查出的风险点,梳理、收集相关防控制度,形成拟废止、建议修订和建议新建制度清单。院办公室综合梳理后,明确制度建设(修订)主体。目前,全院各部门及个人廉政风险点已全部梳理结束,排查出部门风险点95个,316种表现形式。新的制度初稿已全部拟定,新建制度15项,修订6项。在落实责任阶段,建立“三明”网上信息平台,分类公开各项制度和各部门的廉政风险点,明确部门负责人的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将2022年确定为制度执行年,把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会议决策类、综合管理类、组织人事类、党风廉政类等分类形成制度汇编下发各部门进行学习。院纪委适时组织开展廉政纪法、制度知识测试,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持续推进“三明”活动落地见效,真正达到“明风险点促不敢腐、明制度促不能腐、明责任促不想腐”的目标,实现“三不”贯通融合,形成叠加效应、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