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压缩“三公”经费预算是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回归

 
压缩“三公”经费预算是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回归
 
劳春深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011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一直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连续三年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表明了国务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体现了我们党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回归。
  一个时期以来,铺张浪费、骄奢之风在一些部门有所滋长,不比思想比排场,不比成绩比阔气,不比奉献比享乐,看谁坐的车豪华,看谁接待档次高,看谁去的国家多,而这些都是公家在买单,有些人花起公家的钱来非常大方,一点不心痛,群众对此有意见。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钱财,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背离了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坚决纠正。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这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途迈出的坚实一步,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艰苦奋斗问题成为许多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他们认为,“艰苦奋斗”是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当下的“艰苦”,并不代表物质条件上就一定要像长征中或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那个样子,应当合理消费,反对浪费;对公权机关、政府部门,要大力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而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则需要多送温暖,改善其境遇。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年,国务院痛下决心,坚决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就是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实际举措,为地方各级政府带了个好头,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继续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加强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笔者深以为,通过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制度,这才是防止铺张浪费、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根本之策。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