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官员参与内幕交易仅是“监管真空”惹得祸吗

 

官员参与内幕交易仅是“监管真空”惹得祸吗
 
赵伟

 


  广东省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近日在广州受审。一手掌握权力,一手掌握金钱,李启红及其家族成员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制造财富裂变效应,折射出“权钱合体”的腐败新动向。(人民网)

  近年来,从南京市经委原主任刘春宝,到广东韶关市原副市长李健,再到公安部经侦局原副局长兼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直属总队队长相怀珠,官员涉嫌内幕交易的案件屡屡发生。有专家指出,党政官员逐渐成为内幕交易的重要主体,暴露出法律法规和党风廉政制度对他们参与内幕交易的“监管真空”,遏制内幕交易的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官员参与内幕交易,直接剑指对官员的监管,其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导致这些官员为“牟利”钻得了空子。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各地方政府唯经济论,唯GDP是举,也从一个侧面助长了“内幕交易”的发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经济体按照市场规律谋求发展,“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总是或多或少起着“某种作用”,总是或强或弱的干预着经济走向,这有悖于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这只“有形的手”的参与,势必导致一些被利益“熏陶”了的官员“铤而走险”,出现了屡禁不止的内幕交易。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该怎么做?政府起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探讨。不管是小公司的发迹也好,还是大集团的发展也罢,政府要理清关系摆明位置,少一些微观干预,仅以宏观指导引其步入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偏,不跑调就好。

  另外,目前,对地方的考核中,经济指标占有重要席位。这也使得本应进行行政管理的政府,过多的参与到了经济的发展中。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上市公司的数量象征着地方的“经济实力”,热衷推动公司上市,对公司信息十分清楚,这也就为官员参与内幕交易提供了“方便”。如果客观的对待地方经济发展,对待地方GDP的排位,把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摆在头等地位,把地方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一个考核标准,想必这样的内幕交易会从源头上得到一定的遏制。

  官员参与内幕交易,不但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还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公信力,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腐败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治理,应“多管齐下”,法律法规的硬性监管不可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地方考核的科学化,这些“软措施”也不可缺,只有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打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内幕交易的频发。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