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6+7”组合拳整顿吏治
山西:“6+7”组合拳整顿吏治
近半年来,山西官场强震不断。这些震动并非因为事故产生,而是山西省主动掀起的多次吏治整顿。
从被山西人相当看重的7·29大会到“查岗风暴”,从11市现场观摩到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山西连续大手笔出击,显示省委打造新干部队伍的决心。2010年12月,山西省委组织部推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6+7”组合拳。这项变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近年罕见,标志着山西吏治改革由之前的行动为主进入制度建设阶段。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多名山西省官员也认为,干部问题是山西转型的一个首要问题,干部队伍关系着山西改革成败。
“用的是不干活的干部”
一位山西某地处级官员说:“干部好一切都好,干部不好一切都干不好。山西转型的最大障碍不是别的,就是官员队伍本身”。
一名晋南处级干部说,当地一家煤炭企业想要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管理局和环保局之间相互踢皮球,一踢就是15年。“旧的管理思路,没有服务意识,这样的招商环境,怎能招来好项目?”“山西干部队伍出了问题,用的是不干活的干部,不干活的干部选的还是不干活的干部,干活的露了苗头就打击他,恶性循环。”
有不少曾外出考察学习的官员讲,他们到了河南、山东等地,觉得“那里的干部思想真开放”。煤炭赚钱快,一些山西官员因此不思进取,疏于寻求新的出路,由此形成了官场的“资源诅咒”。山西省提出转型多年,却始终难以摆脱羁绊,这个原因几乎已是共识。
2010年10月9日至11月4日,囊括山西省主要领导、各市书记、市长80余人的观摩检查组,分三批对全省11市的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观摩检查。在点评会上,袁纯清明确提出,点评每人5分钟,少表扬,多说问题,单刀直入,建议要管用,要利于推进工作。袁纯清认为,这“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一次思想再解放”。
“6+7”组合拳
几次吏治改革行动为山西官场吹进一股清风,但这还不足以彻底清除多年来的沉垢。2010年12月7日,山西省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朱先奇说,山西深刻认识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干事激情,把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成为山西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在这次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公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6+7”组合拳。组织部门认为,这项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加强干部交流力度为亮点的改革措施,将有效改变山西干部群体的现有生态结构。
“6+7”具体为6条意见和7个“一批”措施。6条意见包括正确用人导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一把手”选拔管理、干部交流、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等内容,措施涉及干部选任工作的各个环节。7个“一批”则包括从全国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选拔一批省直部门和市、县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等。
据了解,交流工作正在山西各地开展,地方推举已经启动,大规模的交流蓄势待发。对于这项措施,官员们总体评价积极,认为能有效激活山西干部队伍。当然,对于这项复杂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亦有担心之议。
一信访局局长说:“现在干部交流是主要岗位和‘一把手’交流,但是副职岗位,或者是部门的其他人员也应该有所交流。有些副职在一个地方工作了二三十年,思想落后,作风陈旧,甚至对‘一把手’起了阻碍改革和发展的作用。”
这套改革组合拳希望的是“搅动一池春水”,但这池水成分复杂。山西各级官员们都表示出对袁纯清工作的高度认可,但对于改革成败的预期,一些人的言语中则显出些许谨慎。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