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域外扫描

印度誓向医疗腐败“开刀”

  在印度,医疗腐败早已不是新鲜事:医院收受药企贿赂,医生为吃“回扣”而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私立医院为了赚钱而向医生施压……

  一名曾在印度工作的澳大利亚医疗志愿者今年5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揭批这一“公开的秘密”,为印度医疗系统敲响警钟。

  随后两个月间,不少印度知名医生加入到谴责腐败的行列中。印度新任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长7月18日承诺,政府将肃清医疗腐败行为。

  一篇文章令人警醒

  路透社7月18日报道,在印度,医生为拿“回扣”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或因收药企好处费而让患者服用某种药物甚至乱开药,已经是业内“常态”。按法新社的说法,印度医疗界的腐败从医科学院开始,一些学生通过贿赂校方入学;患者看病时也往往需要“打点”医务人员,才能挂上“专家号”。

  按一家国际腐败监督机构的说法,在印度,医疗领域是仅次于警察部门的腐败“重灾区”。印度人普遍认为,花钱或托关系是“早看病、多治疗、早治愈”的可行办法。

  澳大利亚医生戴维·伯杰5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曾在印度喜马拉雅地区做医疗志愿者,其间碰到许多医疗腐败状况。

  伯杰将这一问题比作印度的“癌症”,批评医患关系因医生吃回扣、拿贿赂而毁坏,印度医疗体制内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油水可揩”。“不难发现,(在印度),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都被用来压榨病人”。

  文章举例,当地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如果给患者开具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生将抽取10%至15%的回扣。“我看到,有位患者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当地心脏病医生却要求这个人每3个月接受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这完全没有必要”。

  印度医生深刻自省

  伯杰的文章在印度舆论界引发热议,并给医学界敲响警钟,不少印度知名医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系统顽疾,并通过媒体呼吁整治业界风气、净化环境。

  印度知名消化科医生萨米兰·农迪说,伯杰的评论文章令他感到“羞愧”,促使他把自己过去40年间在公立和私立医院行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发表。

  这名76岁的资深医生撰文指出,“在许多5星级私人医院,为医院股东谋利是主要目的”,一旦医院医疗检查收入不达标,院方管理人员常会质问医生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在这种机制下,医生往往禁不住诱惑,让患者进行不必要的CT扫描、核磁共振检查,或接受不必要的剖腹产、子宫切除手术。

  农迪认为,医疗腐败风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为系统内部官僚风气浓厚,国内医生和医疗设备短缺,公共医疗领域医生薪水过低以及医院监督管理不到位。

  《印度时报》报道,孟买一家医院已经向马哈拉施特拉邦医疗委员会供认,这家医院设立了“奖励机制”,即只要医生给医院介绍病人,就可以拿回扣。如果一年介绍40名患者,医生就可以得到10万卢比(约合1660美元)的好处费;介绍50名患者,好处费为15万卢比(约合2400美元);介绍75人,好处费为25万卢比(约合4000美元)。

  印度阿波罗医院肾病医生MK·马尼告诉《印度时报》记者,从昂贵的手术或诊疗过程中抽取回扣的医生大有人在,而“医院不去制止,医生自然就继续这么做。”

  根除顽疾各方支招

  印度人口众多,去年医疗产业的收入达740亿美元。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个国家的医疗产业正以15%的年增长速度发展。按世界银行的说法,2012年印度政府对医疗系统的财政支出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而同期美国政府的支出为8.3%。

  法新社报道,由印度政府经营的医院通常医疗环境较差,不少穷人不得不花钱去私立医院就医。

  孟买贾斯洛克医院的肠胃外科医生、《印度医学伦理杂志》编委会成员桑贾伊·贾格鲁尔说,印度私立医院腐败之风尤为盛行,而私立医院又在医疗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贾格鲁尔将印度现有情况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相对比。他分析,在英国,医生收入较高,自然也就不会为了赚回扣而乱开医学检查单。“是否扭转印度医疗体系私营化趋势必须由政府决定,但我们可以制定严格的防范机制。”

  其实,伯杰的文章并非国际一流医学期刊首次关注印度医疗腐败问题。去年11月,英国《柳叶刀》杂志曾撰文,为根除这一顽疾“支招”。

  文章援引“人民健康运动”印度分支成员阿米特·森古普塔的话说,印度医学界不乏廉洁正直的医生,但这些人往往遭到排挤,“(腐败)体系总是将‘不守规矩’的人剔除在外”。

  文章说,腐败在医疗界“长盛不衰”,印度医学委员会难辞其咎。1996年,阿波罗医院肾病医生马尼多次致信这一机构,举报他所接触到的腐败行为,但印度医学委员会始终没有采取行动。

  不仅如此,印度地方一级的医学监管机构同样“不给力”。《印度医学伦理杂志》编辑杰桑尼举例,2008年至2011年,印度医学委员会共收到1948起涉及不当医疗的举报,并将其中718起案件交由地方直接处理。结果,从中央到地方,只有32名医生被临时吊销行医执照,另外14人被警告。

  不仅如此,印度医学委员会近些年饱受舆论质疑,其前任主席克坦·德赛2010年因涉嫌受贿而被解职。

  森古普塔建议,印度医学委员的成员组成应该多元化,而不是像个“医生俱乐部”。他说,这一组织内部除医学专业人士,还应包括法学专家和民间团体成员。

  卫生部长立下誓言

  针对医疗领域的腐败,专门倡导为民众提供平等医疗服务的国际组织“人民健康运动”印度分支致信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长哈什·瓦尔登,要求他坚决打击私营医院中的腐败问题。

  这一组织在公开信中说,这种不正之风不仅会增加印度医疗开支,加剧国家贫穷状况,还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7月18日,瓦尔登经由电子邮件回复《印度快报》记者提问时直言不讳地批评本国医疗系统腐败盛行,指出国家药品审批机构更是“各既得利益方的蛇窝”。

  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和一名前任地方卫生部长,我比谁都更了解腐败正侵蚀政府部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医疗系统……我接手了一杯毒酒,但解药即将到来。”

  瓦尔登写道:“当总理莫迪任命我为卫生部长,我清楚地知道,他的目标之一是向民众提供一流且便宜的公共医疗体系。倘若不彻底肃清腐败,这一目标则无法实现。”

  7月中旬,印度政府为超过100种药物设定最高价,以打击医药企业的超高利润。

  正反双方角力继续

  6月底,为响应农迪等医学元老的号召,印度知名的医科学府及科研机构“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做出表率,由研究所的心脏病分支启动一项旨在减少不必要医学检查的活动。

  活动发起人巴尔拉姆·巴尔加瓦教授说,在印度,没有相关管理机制能约束医学检查。“美国的私营医院也很普遍,但业界有针对医学检查的审查和规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信息技术能帮助核实某项医学检查是否得当、必要。印度也需要这样的技术。”

  他说,“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将以心脏病领域为切入点,“我们将为心脏病科室的医学检查设定规范。这种规范随后将扩大至各个科室”。

  一些医院也开始“治腐”。农迪所在的甘加·拉姆先生医院成立了一个道德委员会,专门为医生杜绝腐败行为制定规范。但农迪反映:“不少医生反对这一机构,认为它干涉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甘加·拉姆先生医院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医学会的地方分支不久前倡导各医院停止向医生提供“患者介绍好处费”,不料招致“印度养老院和诊所业主联合会”当地分支的反对。

  养老院和诊所业主联合会马哈拉施特拉邦分支主席尼廷·巴加里在接受当地一家报社记者采访时说,为医生提供“患者介绍好处费”的惯例虽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它是新入行医生的“饭碗”,“我们被这个社会逼着成为商人。如果地产商和律师可以为其服务得到‘返点’,为什么我们不能?”

  医疗腐败并不是印度独有的情况。

  《英国医学杂志》指出,每年全球在医疗领域的花销大约为7万亿美元。各国政府用于卫生采购的支出中,10%至25%的资金因腐败而流失。

  文章说,根据各国国情不同,医疗腐败在不同国家会以不同形式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医疗工作者要么参与其中、中饱私囊,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自认为无力扭转乾坤。

  针对上述状况,《英国医学杂志》的印度籍编辑阿妮塔·贾殷6月底撰文,呼吁更多国家加入医疗反腐阵营。

  “我们打算启动一项铲除医疗腐败的行动,从印度开始。我们深知,印度不是唯一存在这种情况的国家,但如果印度能成功,其他有相似问题的国家也可以做到。让我们一起反对回扣,加入我们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