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党员"李连庆 毛主席警卫员退休后甘当“牛司令”造福乡里
“铛、铛、铛……”广东高要市禄步镇荷路村洒满晚霞的江畔,一位白发老人举起扳手,敲击铁栏,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召唤。随之而来,牛群慢慢向牛栏聚拢。
这位83岁老人名叫李连庆。
63年前,李连庆怀着报国之志参军,后来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为毛主席服务了19年。这个决定,改变了李连庆的人生轨迹。从此他行伍一生,在毛主席、叶帅身边担任警卫工作近30年,退休以后,李连庆怀着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梦想,回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改变了他从小长大的村庄,曾经脏乱差的荷路村现在已经成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文明村”。在一举改变老家“脏乱差”的面貌后,他又来到小河对面的云浮山区开设畜牧公司,当起了“牛司令”。
李连庆就像一粒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在群众的土壤里生根开花,成长为一棵大树、延伸为一片森林。
李连庆每天与牛为伴,继续造福乡亲是他的心愿。图片来源:肇庆都市报道
1932年2月,李连庆出生在高要市禄步镇荷路村。由于荷路村是地处偏僻的山村,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习武成风,以此保卫家园。李连庆自幼跟随村里的拳师习武,18岁时就是当地有名的“拳王”。1951年秋,刚刚成年的他,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吃惊的决定——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而11岁就丧父的他,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做出这个决定,他甚至没向母亲征求意见。“国家有需要,家里再困难也得克服。听了我的话,母亲没吭声。过了几天,办完报名手续,我背起包袱就去肇庆军分区报到了。”李连庆回忆说。
1957年,李连庆在即将退伍时被幸运地选拔到中央警卫团,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这个连拼音都不会的山娃娃,一边当警卫一边参加学习班,他学会了普通话,拿到了高中文凭。19年后,毛主席逝世,他又开始担任叶剑英元帅的卫士长。1986年,李连庆调到总政治部广州联络局,直至1997年才退休,享受副军级待遇,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北京。
“好党员”李连庆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肇庆站
李连庆给毛主席当警卫员时与毛主席合影。记者李文华翻拍。图片来源:肇庆都市报道
2008年,76岁的李连庆又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吃惊的决定。
2008年春节,时年76岁的李连庆邀儿时玩伴陈日明到北京家中叙旧。说起家乡的落后,陈日明老人连连摇头。荷路村只有41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懒散,赌博成风。李连庆心中翻江倒海,萌生了回老家做点事情的念头。老友一走,他就向妻子、儿女“通报”了这一决定。“全家人都表示难以理解。但我总感觉家乡在呼唤我,乡亲们在呼唤我,大家有需要,我就回家乡来了。”
2008年国庆节后,李连庆带着省吃俭用的所有积蓄,带着家人的“不放心”,孤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每当提起李连庆,荷路村村民就会竖起大拇指说:“李连庆肯吃亏呀,捐了自己的财产做好村里的公益事业不说,凡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令人肃然起敬。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带头在先,我们这些后生能不拥护、响应吗?”
“我是农民的儿子。”李连庆嘴里不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李连庆表示,作为一个老党员,跟在毛主席和叶帅身边多年,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要帮助群众多做好事实事,这已成为最基本的政治自觉。“这次回来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享受清新的空气,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给乡亲们做点事情。”李连庆说。
改变了村容村貌,李连庆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来。回到家乡后,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是他最大的心愿。
李连庆有一个外甥女早年嫁到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珠川村。2009年,这位外甥女的新居落成,李连庆应邀前去喝喜酒,这一顿宴席让他萌发了创办一个养牛场致富一方乡亲的念头。原来,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珠川村有300多亩低洼地多年无人耕种,长满了荒草,“我觉得这些土地被丢荒很可惜,还不如用来养牛。”2010年,李连庆和外孙何丙泉一起贷款100万元,创办了云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主要饲养肉牛。”他也被乡亲亲切地称为“牛司令”。
由于养牛的周期较长,很多人都不理解李连庆为何要创办回报周期长的畜牧公司,李连庆对记者道出了他的心声,“毛主席告诫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几年,受他老人家的影响,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我作为一个老党员,现在尚有一息精力,理应报答人民。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坚持下去。”
有一次,女儿李艳来农场探望老父,泪流满面地问老人:“放着北京大房子不住,来这里受罪,您这是何苦?”“回山区办牛场,别人看起来是苦一些,可对我来说吃苦就是享福。你看看,我身体比在北京还要好!”李连庆对女儿说。
现在,养牛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董事长李连庆却不喜欢别人叫他“老板”。“我不是老板,就是个干活的工人,来帮乡亲们做点儿事。”李连庆对着公司总经理何丙泉说:“养牛要是为了发财,就不干了。这个养牛场,我不可能传给儿女,要靠这里的后生仔来干。”2014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资金并不充裕的高要市禄步镇宏旭肉牛专业合作社张北宏找到何丙泉,希望赊购牛犊。李连庆听说后,二话没说,立即答应。在李连庆公司的帮助下,张北宏的合作社养牛规模已发展到100多头,价值上百万元。现在,李连庆正在与港商洽谈引进一家电子厂,以解决周边村约100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该项目已落实了用地部分。
李连庆平时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平易近人的作风,在牛场他不以老资格自居,以一个普通工人身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下厨房操劳养殖场的一日三餐。他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第一个到牛舍巡视,晚上十点是他最后一个到牛场关好灯、栓好门才上床休息。李连庆平时对自己的生活十分吝啬,粗茶淡饭,与饲养员“同食、同住、同劳动”,从来不搞特殊化。
(本网根据《“好党员”李连庆——心系家乡的老党员 离京返乡建设新农村》、《中国好人榜——李连庆》、《矢志为民服务的“牛司令”激励南粤》、《毛泽东警卫员回乡当起“牛司令”》、《李连庆:“中南海保镖”回乡当起“牛司令”》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肇庆站提供部分素材)
李连庆,一个心系家乡的老党员,为改变家乡出谋献策,为乡亲致富出钱出力。在他身上,我们读懂与领悟的有很多。他离开生活条件优越的北京,在本该享享清福的耄耋之年,却毅然决定离京返乡,为改变家乡面貌今天依然在路上创业奔忙。他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矢志坚守、对故乡热土的无限热爱、发挥余力艰苦创业的精神、平凡言行中闪现出来的力量,正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上,为美好的生活、强盛的中国而拼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