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蔡丽华 赵俊峰:“父清子廉”二代税官的廉洁故事(晒家规家训*讲家风故事征集展示)
叩开历史之门,倾听历史之声,你仿佛看到象陶渊明那样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回家,自耕自食,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风光;
象明代清官于谦那样,在他过六十大寿时,把所有贺礼者都拒之门外,甚至是皇上送来的玉猫金座钟也不例外
清政廉洁、刚正不阿的包拯更是直接地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等等这些廉洁、务实的清官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深受世代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故事经久不衰。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有人说你说到现在都在讲古代的故事,那是古代人傻,现代就没有这样的人了;也有人说廉洁都是当官的事,与我们平民百姓无关,就是有也是遥不可及。但我现在就告诉你:廉洁就在身边、近在咫尺因为它可以是正义、可以是诚信、可以是进取、可以是爱国、可以是助人为乐……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父清子廉二代税务官的廉洁故事》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响水国税局内。
故事主人翁的父名叫孙良山,是解放前就参加税务工作的离休干部,也是我们陈港税务分局的第一任分局长。我们在陈港分局工作时,他经常给我们上传统教育课,发生在他身上的廉洁故事更让我们记忆犹新。有一次孙良山局长的表兄从老家拖了一车杂树到陈港贩卖,被税务人员查到,要其缴税,表兄直接找到当局长的表哥帮忙。孙局长了解所贩杂树数量、金额等情况后,带表兄到家吃了饭,让其回家,然后他悄悄地按表兄所卖金额按10%的税率开票入库。他这样做既保住了表兄的面子,也不让国家税款流失。 故事二是他们在来往接待方面做法:那时他们所里没有任何招待费,各人来了亲戚朋友都各自带回家,从来不上饭店,其实那时家家小孩多,工资金低、负担重,也上不起饭店。但如果局里来人怎么办,孙局长他们都是自己掏腰包上街买菜,在食堂用小炭炉烧二、三个菜再买瓶酒,就算招待了。然后再按分局里参加人三七二十一平均摊。根本没有现在的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外了党风喝坏了胃的现象。更让人感动的事,在他退休的时候把一本没有开完的发票和二毛八分钱工本费整理的整整齐齐,交给内勤人员。当时代开杂工发票不收税,但要收每张发票二分钱的工本费。内勤人员就说孙局长您已经退休了,这二毛八分钱的工本费就算了,孙良山局长严肃地说,不是自己的钱我一分不能要,国家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从这些平常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税务干部为税清廉、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
另一个故事主人翁的名字叫孙存实,是我们孙良山局长的儿子,也是我们国税二分局的管理一股股长。他从小在老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熏陶下,从七九年参加税务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廉洁奉公,为税清廉。从82年担任所长到外税分局局长及管理股长,无论职务如何变迁,岗位如何变换,孙存实同志从无怨无悔,从未向组织张过口、讲条件、讨价还价,而是无条件服从。用他同事杨文娟的话说,孙存实工作上严厉起来是领导,生活上温柔起来象兄长,如果按佛主说:十年修来同船渡,百年修来共枕眠,我和他起码说五十年的缘分。孙存实同志对待朋友象春天般温暖,但在原则问题上却一点也不含糊。有次她女儿出嫁,他分管的企业老板纷至沓来送人情,均被他婉言谢绝,朋友说他不够意思,没有把他们当朋友看待。孙存实同志如果你们把我当朋友看待,就不要害我,尽管我没有你们有钱,但我有我的做事原则。朋友听了莫明其妙,说我们来出礼,是把你当朋友,怎么会害你呢?孙存实说党纪党规和税务人员的“五要、十不准”在这方面都有规定,现在你们要我这样做不是叫我犯错误吗?你们有犯错误的朋友脸上有光吗?孙存实同志的一席话说得几个老板面红耳赤,不停地点点称是,连连说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蔡丽华 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