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建湖祁宏:培化家风 彰显芳华(晒家规家训*讲家风故事征集展示)

培化家风  彰显芳华
建湖县中医院  祁 宏

   我生长在一个以善为道,以医济世的中医世家。勤奋厚朴、博学远志、善为仁术、包容合欢的家风吹拂温煦、激扬培育了我。无论是十年动乱年代,亦或是曲径多歧岁月,家永远是我们子女的避风港,他承载着我们在风吹雨打中前行,在经世磨砺中做人。
   我的祖父祁贯之秉性善良,仁德为本,常年行善,惠施乡梓,方圆数十里乡民皆颂称为“菩萨爹爹”。我的父亲祁中慈,他不仅是位严格、慈祥而伟大的父亲,而且又是一名德高望重,仁术济民的师长。其仁心仁术之风范和“培养元气,化育长春”的行医宗旨永远激励着我们善行仁术、奋发有为。
   勤奋厚朴怀仁德。勤奋、厚朴、仁德是家风的基本内核,更是我们家待人处事所做一切的行事规则。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不管是严寒酷暑之日,还是风雨交加之夜,父亲总是随时应(出)诊。背着药箱运用中医中药救人于沉疴,活人无数。
   高中毕业的我因“三不“(不能当兵,不能下乡、不能招工)赋闲在家。父亲便让我读“四小经典”(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中医药书籍。幼时承继庭训,目视病者痛苦,早已萌生了立志要成为如父亲那样“众口皆碑、名盛一方”的苍生大医。1978年考取南京中医学院后,便与中医正式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大学前父亲要我牢记,医德是立足之本,医术是执业之基。做医生要心怀仁爱,勤求博采,济世于民。这也成了我至今敬仰先辈,仁心为怀的座右铭。
   我的祖辈厚道为人,朴实做事。至父辈则将其融合在医疗服务中。四诊入微,态度和蔼,检查细致。诊疗多“简、便、廉、验”,无大处方、滥检查之为,更无“回扣”“红包”之说。多次被市、县卫生局授予“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和“医德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耳濡目染,行为感召,使我等传扬了父辈的优良医德,视患者为亲人,想患者之所想。对因病致贫患者及家庭慷慨解囊,解决医药费累计达四千余元。中医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享誉周边市、县(区)。
   博学远志术业专。博学远志是家风的基本内涵。更是我们不断修正人生目标,励志前行的正能量。
   父教做人,师授传道。医为仁术,学之易而精之难,行之易而知之难。母亲常用父亲学医时“每晚一灯油,三更后方息”的刻苦精神,激励我们锲而不舍,以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医生要旁涉多科书籍,以不断充实完备临证后台。重要的在于将所学的东西,经过一番犹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样的升华吸收,综合、归纳、分析成为自己的思路。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在选择中医脾胃病专业以来,一心扑于中医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从父辈临证经验到李东垣《脾胃论》、喻昌《医门法律》;从国医大师“脾胃病学术经验”到“柳选四家医案”、《名医类案》无一不加以研读。既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又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善为仁术多包容。行善积德是家风仁心仁术的载体和助推器。更是诸事包容和合的实际体现。
   先辈以善行为荣,从不枉以钓誉或以私相挟。平等待人,热忱做事。无贵贱贫富之分,无老幼强弱之别;不以事小而不为,能帮不推,能助不退。祖辈在战事纷争,民不聊生的年代,经常施舍稻谷或赊(免)药费于贫困之人,接济衣物给老弱妇孺,调解纠葛于邻里乡村,接济寒门学子成就学业。父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成立参加联合诊所时免除了乡民所有赊欠之诊金和药费。其后,在多年的诊务中经常帮助贫困患者支付药费和回程路费不计其数。与三叔共同资助三名贫困生直至大学毕业。捐资建设村级水泥路达三公里之长。
   在我父亲六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提高技术水平被视为永恒的主题。苦读西医内科学,实践中西医结合。即使在蹲“牛棚”、进“干校”、下放劳作于围堤田间,仍在帮助“同类”、“管教人员”和村民诊疗。
   包容需要理解,需要豁达,更需要勇气。父亲在世时以他特有的淡定和宽容的气度对待一切人和事。“宁可他人负我,我决不负他人。”对十年动乱中,对自己有过激行为的一些人,不计较,不设障。甚至当这些人生病或困难时,携礼前往探视,亦或助其诊疗,帮其解决困难。在他的心中,诸多家庭的和合,才能为促进社会的大稳定奠定基础。
   逆境中不失信念,优越中不现浮傲。父亲在古稀之年终成夙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我们这个家庭,除了学习、工作外,别无其他嗜好。世代延续,几无更章。
   党的培养,家风化育,使我家荣为县“五好文明家庭”。我成为“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爱人李艳明,中学高级教师。多次被县、校评为“师德标兵”、“教学能手” 、“优秀教师”。儿子祁澍文在北京中直某机关工作。去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儿媳曹盼,在某大数据集团从事IT后台研发工作。儿、媳虽未从医,但孩子能自主选择,也是一种进步。
   “勤奋厚朴、博学远志、善为仁术、包容合欢”构成了我家的“四维度八立面”家风。他流注于身体,融进在血液;植根于内在,践行在外表。世世传承,代代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