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刘宠只收百姓一文钱
图为刘宠雕像
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有一尊雕像,是为纪念东汉“一钱太守”刘宠而修建的。
刘宠是东汉牟平县人,为齐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曾为会稽太守,官至司徒、太尉,死后葬于牟平莒岛(现养马岛)。
刘宠出任会稽太守在绍主政期间,简除烦苛,宽政爱民;常常微服察访,体恤民瘼;办案公正廉明,不畏权贵;秉性刚正、洁身自好,从不收受贿赂和馈赠。由于刘宠勤政廉政,为百姓造福,所以,越中父老乡亲无不交口称赞,历史上亦有越郡“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之誉。
刘宠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钱太守”的故事。刘宠在担任会稽太守的时候,广施仁政,“简除繁苛,禁察非法”,郡中风气焕然一新。几年后,他奉调中央。有五六位住在山里的七八十岁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不顾年迈体弱,翻山越岭赶来相送。他们每人带来了百文铜钱,准备送给刘宠,表达对这位清官的敬重和感谢。刘宠哪里肯受,再三推辞。最后,盛情难却,只好象征性地从每人那里接受了一文钱,刘宠因此得到了“一钱太守”的美称。
到京任职后,一次,刘宠出京视察,途中想在一个亭中休息一下。当时的“亭”是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食宿的公共场所,类似于今天的小旅馆,但都属“国营”。由于刘宠轻车简从,管理亭的官员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我们正在进行整理和清扫,准备迎接京城来的刘宠大人,你不能在这里停留。”刘宠闻言,没说什么就离开了。
《后汉书》的作者把他的事迹写入了《循吏传》。所谓“循吏”,指的是奉职守法的官吏。史书上称赞他“清约省素,家无货积”,被称为“二十四廉”之一,被清朝诗人宋克智誉为牟平清官第一人。据说乾隆皇帝感佩刘宠的清廉,特题诗一首:“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
(徐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