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私家城堡,屡退倭匪,成为“巍然屹立的地方长城”?为什么堡内王氏一族,奕世簪缨,却能始终做到为官清廉?为什么一部《王氏族约》,百年传承,成为古代官方推崇的家规民约? 东海之滨,大罗山麓,王氏族人用智慧和勇气护卫下来的,不仅是雄伟壮丽的古堡,更是王氏一族的醇厚家风和绵长文脉。 详细
风清气正七百年
为政以德 官声清越
敦儒重礼的《王氏族约》涵养出科名显赫、门风清丽的王氏一族
致仕归乡的八世祖王澈,将“为官体国,在乡惠里”的家国情怀,具化为12000余字的《王氏族约》。《族约》囊括祠仪、馂仪、简任、记考、汇训、冠婚、丧祭、内治、嘉言、善行等十部分。
海防雄关"永昌堡"成为抵抗外敌的"地方长城"
王沛之侄王叔果、王叔杲意识到“固营垒以待敌”的重要性,率众筹资筑建城堡。王叔杲倾囊倾家负担大半,自家宅院却隔在城外。
正一家化一乡,英桥王氏家风润泽桑梓
“家风正,乡风醇,民风清”,“守得住,攻不破,留得下”,这就是永昌堡作为军事之堡、景观之堡,更作为意志之堡、精神之堡,给予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响亮回答!
倡导家国人文情怀,践履礼义廉耻德行
作为永嘉场望族,英桥王氏坚持弘扬地域文化,引领永嘉场众多望族,以家国情怀为先导,注重族规家风建设,倡导俭朴生活,注重礼义熏陶,以儒家大道的精神,教育熏陶历代子孙,堪称治家之典范。
一座城,面积不大,却承载厚重的历史;一座城,历经岁月洗礼,却能保存完整;一座城,留存独特文化遗迹,为探寻明代历史提供珍贵标本……穿越近500年的历史风尘,英桥王氏先人筑建的永昌堡将告诉我们怎样的“与众不同”?
廉勤正直 凡保家之道惟俭与勤,若习惰好闲,用度无节,甚非久长之理由,为庶人、为士、为大夫卿佐道则不同,本诸勤俭一也。
敦行好礼 凡生员乃族中之秀,当敦行好礼,崇尚气志,嚮以为族众表帅。若唯利是营,不顾名义出入公门,干扰邻邑可鄙甚矣,何以为士耶。
孝亲敬长 事亲必孝,事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正,毋作非法,而犯官刑;毋恃富强,以凌贫弱;毋好争讼,而扰门庭。
推崇义举 夫创业累锱铢,而后人用之如粪土;富贵有时替,而人死贵留名。故家有余财,而不能树恩于族,谋盛举以垂不朽,是诚不智之甚也。
谨守国法 凡包揽侵欺,国法具在,小则辱身丧家,大则祸害宗族,切宜深戒。
温州社科联原副主席 洪振宁
重家训 养家风 育良才
王氏家族重视自身的率先垂范,订立家训家规,强调不论是穿草鞋的还是着官服的,都要勤俭持家,崇尚气志,清正廉洁,广交贤能,强调做人要敦亲睦邻,戒贪去奢,以德养财,以利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