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心为心
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以百姓心为心”,语出老子《道德经》:“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其含义是圣人没有私心、私利,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执政者,执政者当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治国理政当以百姓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百姓心为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民本”思想的基本命题,这也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曾言:“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过:“天之立君,本以为民。”以史为鉴,也唯有以百姓之心为心者得盛世之治,以一己私欲为心者必遭百姓唾弃。
如何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心系苍生是前提,感同身受才能体会百姓之疾苦;为政以德是基础,正心修身方能做好百姓的引路人;一心为公是底线,公私分明方可担起为民造福的重任。
以百姓心为心者,必心系苍生。周公还政于成王,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君子为政,应知“稼穑之艰难”,才能体会百姓之疾苦。清朝经学家万斯大在其著作《周官辩非》中也认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天下大势,常系于民心,涉及民众利益的大小事,细致到“丝发”和“毫末”的程度也应重视。回望青史斑斑,名垂千古者无一不心系天下苍生疾苦。唐有杜少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宋有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忧患之情;明有名臣于谦题诗“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以煤自喻抒发家国情怀;清有奇士郑板桥作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借咏竹暗喻民间之疾苦。唯有感同身受百姓的冷暖安危,才能时刻将百姓的件件小事当做国家的大事来对待。
以百姓心为心者,必为政以德。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既要求为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赢得百姓拥护,也要求其修身立德,用自身的德行来感化百姓。《礼记》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修身立德是研习君子之学的前提,特别重视为政者的道德建设,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认为为政者应当修养仁德,端正自身,百姓才会归心。更有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也是为政以德、正心修身潜移默化带动百姓的效果。至唐初,唐太宗李世民谨记隋朝两世而亡的教训,曾言:“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在其思想的影响下,唐初为政者“正人先正己”,为政以德,谨慎治国,天下大治。毛泽东也曾引述过管子的论述:“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进一步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所在。
以百姓心为心者,必一心为公。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为政者最基本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公权本姓公,用权当为民。《左传》云:“公家之利,知无不为。”而历代思想家对“公天下”都是极为推崇的。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曾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心有私欲,就难以平衡心中的那杆秤,只有一心为公,事事为公,才能坦坦荡荡、堂堂正正。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历代更不乏清明为政者以行动诠释“一心为公”。明代知州顾景祥将“公生明,廉生威”刻成石碑立于府衙,自警警人。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撰《禁止馈送檄》,贴于居所院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干净廉洁、一心为公是从政之本,更是从政底线。
百姓既是载舟之水,亦是树木之根本。汤征诸侯,曰:“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意思是从百姓的精神面貌就能得知国家治理的状况。唐太宗李世民更有“镜鉴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百姓就如一面明镜,时刻反映着为政者的内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者,内心必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筚路蓝缕,矢志不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与支持,取得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更是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使七亿多的农村贫困人口脱离了温饱线,让“但愿苍生俱饱暖”不再是遥远的憧憬。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程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可谓形势逼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现如今,我们更应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百姓心为心,执政为民,听基层心声、问百姓之苦、解百姓之忧,“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一座座脱贫村庄、一个个脱贫群众获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蓝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