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特色工作巡礼】阜宁县纪委2017年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
阜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倪一华
一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巡视巡察一体化。今年来,阜宁县在组织首轮巡察过程中,积极借助省第八巡视组和市巡察办的专业力量,在开展常规巡察的基础上,探索运用多种巡察方式,有效增强了巡察监督的灵活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结合省巡视组交办的信访问题和全县“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聚焦信访矛盾突出的6个村级党组织,临时组建6个机动式巡察组,开展为期20天的“机动式”巡察,共发现问题线索42件,立案审查21人,诫勉谈话8人;针对县级圈子小、人头熟,监督难的现状,在省委巡视组的指导下,与大丰分别组建巡察组,对我县卫计系统和大丰环保系统开展为期15天的异地交叉巡察,共发现问题43个;以县巡察办力量为主,省巡视组、市巡察办派员指导,重点对羊寨镇党委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各项扶贫资金收支、扶贫项目实际成效等情况进行为期10天的专项巡察,发现问题线索5件。我县主动作为,服务巡视,推动巡视巡察一体化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第八巡视组的充分认可,将相关做法报省纪委,得到了蒋书记的批示。
二是县镇村三级联动推进“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县委牵头先后2次召开动员部署会和工作推进会,参会对象1200余人,覆盖所有村居“三大员”。在阜宁日报、县电视台和“湖海清韵”微信公众号开设“正风肃纪”专栏,每周发布1期专题报道,定期组织编发《工作动态》。利用大走访和薄弱村治理,向基层群众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正风肃纪”监督宣传卡,通过小卡片架起干群“连心桥”。组织对2013年以来的15.82亿元强农惠农资金,8293万元扶贫资金专项组织核查,发现6个方面625个具体问题。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新沟镇和全县29个重点整治村居进行专项审计督查,问题清单及时向社会公示。坚持以查促改,出台《村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及《细则》、《阜宁县镇村党员干部正风肃纪负面清单》、《关于全面使用村务卡推行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的实施意见》、《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正风肃纪”基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是建立执纪审查“工作室联管、基层联区”工作模式。按照“地域邻近、联动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整合县镇两级纪检监察力量,建立“1名纪委班子成员1个工作室挂钩若干镇街”的办案模式,将全县划分为五个执纪审查工作协作区,实施案前“联议”、案中“联查”、案后“联审”。对于分管辖区内的案件,由县纪委常委负责组织协调、统一指挥,各工作室负责业务指导,镇街纪(工)委负责具体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责任。1—6月份,全县共立案175件,其中镇街立案119件,同比上升56.58%。实施案件质量“学训考评晒”提升工程,定期举办“微信说案”活动,组织基层案件卷宗集中观摩评比,全力推进长期未结案件办理工作,结案率达到85%,全县纪检干部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实施纪检监察实名举报双向承诺制。出台《阜宁县纪检监察实名举报双向承诺实施办法》,对于署实名信访,纪检监察机关从调查反馈时限、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执行保密制度等方面进行承诺;信访人从如实反映问题、积极配合调查、调查处理期间不再重复、越级、多头举报等方面进行承诺。今年以来,共对195封署实名信访件实施“两次约谈”并签订了双向承诺书,信访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该经验做法被中纪委网站刊用。
五是打造灾后重建廉洁工程。灾后重建工程启动以来,阜宁县纪委联合审计、财政、住建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向县灾后重建指挥部提出意见建议40余条,出台《关于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物资项目监管工作的通知》等10多项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确保了重建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牵头有关部门成立6个灾后重建纪律督查组,采取听、访、查、看的形式,对救灾重建政策落地情况、指挥系统运转情况、包保干部纪律作风情况、救灾款物管理情况开展督查,下发《督查通报》3期,先后解决问题36个。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监督员加强监管,还组织群众代表参与施工监管,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建立涉灾信访快查快办机制,对救灾资金使用不规范的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对农村党员干部假借灾民名义出售小麦以及挪用、截留救灾物资资金,违规领取租房补贴等4起问题从快从重查处,并在全县范围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推动阳光重建、廉洁重建落到实处。6月21日,人民日报以《江苏盐城为灾后重建划定廉洁红线》为题,专门报道了我县打造灾后重建廉洁工程的经验做法,并被全国十多家新闻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