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响水

响水县:将“阳光扶贫”巡察触角延伸至基层

    今年来,响水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成立4个专项巡察组,从10月上旬开始对县委农办、扶贫办等涉农涉扶单位和响水镇等14个镇(区)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目前,首轮专项巡察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有力震慑。

  把牢方向。“政治巡察这条主线必须始终贯穿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之中,紧扣政治纪律和政治生态,把发现扶贫领域问题,形成震慑作为衡量此次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成效的标准。”响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陈刚说。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是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是实现响水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打通脱贫攻坚领域“最后一公里”。

  突出重点。“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不能大水漫灌,必须突出重点,探索点穴式巡察,直抵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让蚁贪无处藏身!”响水县委巡察组组长曹雪峰说。突出“重点人”、 “重点问题”、 “重点领域”,明确“阳光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的重点人是被巡察党组织、党政主要领导,涉及扶贫工作的相关部门及其掌握扶贫项目和资金权力的重要岗位人员。重点问题是查找被巡察单位和个人在扶贫工作中是否存在搞 “花架子”政绩工程,搞“数字脱贫”、以权谋私、优亲厚友、截留私分等问题。重点领域是紧盯低收入户资格审查、扶贫资金分配、发放管理、项目申报、审核审批、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以及阳光扶贫“APP”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创新方法。“共发放各类调查问卷1293份,个别访谈918人次,接受群众举报34件,实地查看项目53个,发现被巡察单位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68个,拓展了巡察发现问题的渠道,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关于2017年度“阳光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专题汇报中写道。围绕职能厘清权力、围绕权力查找风险、围绕风险发现问题、围绕问题排摸线索。巡察干部认真学习扶贫领域政策文件、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实地走访,厘清23个被巡察单位扶贫工作职责职能37项,梳理被巡察单位在“阳光扶贫”领域共性问题8个,个性问题32个。借力多方力量,向纪检、组织、财政、信访、审计等18家部门单位收集被巡察单位扶贫领域各类信访、问题材料19件。

  成果运用。紧扣“精准扶贫脱贫、阳光透明监管”目标定位,从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等方面,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主线,加快建设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出台扶贫领域“三资”管理绩效评价办法。同时,对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快查快处,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违纪问题,坚持“一案双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迁就。通过严格的执纪问责,倒逼扶贫领域形成长效机制。此次“阳光扶贫”专项巡察已收集各类问题线索39件,已移送县纪委案件管理部门13件,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之中。

  强化保障。启动巡察工作至今,响水县始终由县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纪委书记担任执行副组长。始终把推进巡察制度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印发《巡察工作组务会制度》、《关于巡察期间收到信访件处理办法》、《关于规范巡察移交工作的办法》等文件,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巡察反馈等机制,使巡察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建立百名巡察工作人才库,通过“一推二察三备案”(即相关单位推荐,组织考察和专业能力考察,主要社会关系、专业特长、巡察工作完成情况备案),做到优先安排配强巡察队伍,把巡察组作为培养干部的平台、锻炼干部的熔炉。(姜玲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