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刘烨:一张十五块六毛八的发票
来到伍佑街道宏心村一条不知名的小路上,我感受到了书里所说的“最美的风景在别处”。眼前的白墙青瓦,老人们倚在矮墙边晒太阳,偶尔有电瓶车经过的突突声……这一切让人感觉时钟像是放慢了脚步,初冬的乡村,安逸得不可方物。
我和同事随机走到一条小道,正好看到一位老人扛着铁锹往里走。“爹爹啊,您好,我们是城南新区纪工委的工作人员,现在搞一个大走访的活动,想和您聊聊,方便吗?”清瘦的老人显得有点局促不安,他一边领着我们向院里走,一边说道:“我们农村房子可不比城里干净,你们注意点呢。”
走进老人家的院子,开着口的蛇皮口袋零散地堆在地上,小菜田里泛着露水的青菜在阳光下透绿,略显破旧的瓦房倒是多了几分情趣。
“爹爹啊,就您一个人在家吗?”
“嗯呢,我在家煮中饭呢,孩子奶奶去街上卖菜了!我儿子他们住在市里面!”
“你们这里是宏心村几组啊?村书记叫什么啊?”
“宏心二组,村书记才来不久,姓蒋,蛮好的呢!”
“蒋书记到你家走访过吗?或者别的村干部来过吗?”
本来还一问一答的老人忽然不回答了,嘴里小声嘟囔了一句,“哪里来欧,我一个老头子不会说不会讲的。”同事朝我使了使眼色,我赶紧叉开了话题,和老人聊起了家常。
“爹爹,看您气色不错,70 有了吗?”
“我82了欧!”
“您和我爷爷一个年纪,他现在都不能种田了,我看您刚刚还扛着铁锹,您身体真好啊!”
……
一番交谈中得知,老人姓严。刚开始他对我们不太信任,不敢和我们说太多,好好聊了一阵后,严爹爹卸下了防备,他说自己确实对村里有意见。“我搞不懂为什么每年都要交大河水钱,组长拿个发票就问我要钱。我问他们,他们也不说个明白,就说每家都要收。讲不明白的钱也收,这是不是在坑我这老头子啊?”转身进屋拿出了一叠皱巴巴的发票,从2014年到2018年共5张,金额都是15.68元。2018年发票上的明细是农业水费,盖的是盐城市城南新区供排水管理所的章。
我立即打电话给区供排水管理所的陈主任,陈主任详细地做出了解释说明。原来,老人口中的“大河水”钱,是《江苏省水利工程水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农业灌溉费用,每年的3月、4月,市主管部门将协议书传到各个县区,区供排水管理所凭物价局发的收费许可证,根据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我又与伍佑街道、宏心村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核实,工作流程确实如陈主任所说,区开具发票分发至各街道后,街道再发给各村(居),各小组长凭发票到各农户家收取费用,各村(居)的公示栏对各农户家的田地性质、面积、金额都会进行公示。严加良老人家的稻麦田共1.96亩,每亩价格为8元,所以每年收取15.68元。我心想,可能严爹爹平时不去村部看公示栏,再加上年纪偏大,小组长认为这钱每年都收就没有多做解释,所以才导致了这场误会。
我特意请伍佑街道纪工委的李俊与当时负责农业灌溉费用征收的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找来了今年公示时候拍的照片,并传到我的手机上。我和严爹爹仔细地讲解了这个“大河水”费的来龙去脉,并把手机的照片给他看,严爹爹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说道“原来是这样啊,早说清楚不就好了。哎,其实就十几块钱一年,还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
听严爹爹这么讲,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老人磨白的棉裤膝盖处上有两块不小的补丁,绿色的解放鞋上也擦出了破边,透过房门看屋内也没什么值钱的家用电器。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十五六块钱都不够吃一顿外卖,但就这十五块六毛八,可能是严爹爹老伴儿骑电瓶车跑老远的路才能卖出的几把青菜钱,可能是老两口到村口小卖部咬下牙才舍得给孙子孙女买的几瓶哇哈哈。说不定老两口还能在睡不着的午夜拿出这皱巴巴的发票想,村里为什么要收这笔钱,共产党的干部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把群众放在心里,村里铺再多再平的路也没用,还不是坑了我们的十五块六毛八。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和老人道了别,我们来到了村部与村书记探讨了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考虑到群众工作不细致可能导致的矛盾隐患,建议近期对村民组长这个队伍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凡是惠民资金、收费、用工等以老党员一帮一,热心人一带一的形式结对宣传、精准告知,提升村情的知晓率。
在回去的路上,我回想着这半天发生的一幕幕,对田间地头的村民农户来说,“上面”的干部是怀着真心而来,真诚地为群众而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对街道村居的基层干部来说,大走访让“上面”的领导懂得了农村工作的不容易,感情上是种慰藉,同时当局者旁观者清,自身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也被善意提出;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将监督的“手电筒”照至农村第一线,正风肃纪,行而有方向,作风整治,铁拳破沉疴。
我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皱巴巴的发票,这十五块六毛八无声地提醒了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兵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正所谓:走一里田地,访一户村民,听一段心声,做一件小事,解一处疑惑,暖一颗人心。
(城南新区纪工委 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