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手记】李忠良:信心与希望
今天的走访任务稍显特殊,在“正风肃纪镇村行”大走访活动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主题——配合省纪委调研组开展扶贫领域案件情况调研,因此走访对象基本都是贫困户。
一天下来,走走停停十几户。根据分工安排,晚上回到房间,将白天的工作日志整理出来。翻开记录本,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因为之前多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督查,对于贫困户们的各种不幸做足了心理准备,今天的走访除了往日访贫问苦后都会滋长的怜悯之心,还有了新的收获。
上午的第三户去年已经脱贫,户主姓仇,家里只有老两口,都已经60多岁,子女在外地打工。
“您对自己家已经脱贫的情况清楚么?”
“清楚的,清楚的,现在子女收入上来了”,两位老人家纷纷抢着回答。
看到墙上挂着老仇年轻时候的照片,才知道原来他曾经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虽然脸上布满皱纹,脸色稍显暗沉,但身姿依旧挺拔,脸上漾着微笑,声音依然洪亮。
《帮扶手册》上面“致贫原因”栏清晰地写着“因病”,可两位老人并未让人看出任何病态。莫不是去年病治好了?正当我心里犯嘀咕的时候,一行的同事已经开口询问了。
“家里谁生病啊?”
停顿了片刻。“是他”,老两口相互一对视,最后还是奶奶先开了口。“老头子身体不好,前几年查出来有癌症,他不让动手术,一直吃药,最近检查说的扩散了,骨头里面也有癌”。语气中明显能听出些许怨气。
骨癌!我顿时心里一颤,四年前我爷爷也是因为骨癌去世。爷爷当年发病时嘴咬毛巾、满头大汗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面前这位老者像极了我的爷爷,大病当前,泰然自若。
我们都将惊叹的目光聚焦在仇爷爷身上。他回避似地将脸转过去,却又立即转了回来。“这几年一直都在吃药,控制得蛮好的,也是现在的政策好了,医药费报销了很大一部分。没关系啊,已经跟它斗了几年了,还是要继续斗啊!”
下午倒数第二户是个低保贫困户,目前未脱贫,户主姓陆,三级智力残,妻子也是三级智力残。
“进来坐,进来坐”,他的父亲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家里看上去和之前几户贫困户无异,比较简陋但倒也整洁。
“我们这家子比较特殊,儿子媳妇脑子都不好,平常都要我们老两口照应呢”,还没等我们开口,老人已经主动谈及家里的情况。
“那现在家里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什么呢?”
“家里还有几亩地种种,混个饭吃吃问题不大,我家现在是低保贫困户,还有些低保金。”
我靠近门口坐下,一边听着介绍,一边低头记录。无意间抬头,瞥到门口晒场远处有两个小姑娘,一个拿着扫帚,一个拿着簸箕。两个人的小马尾都已经有些凌乱,姐姐穿的像是校服,妹妹的裤子上打了一处补丁,姐妹出奇一致的大眼睛最是令人印象深刻。姐姐右手拿着扫帚扫地,左手还不时地撩着一侧挂下来的头发,妹妹跟着姐姐亦步亦趋,蹒跚着向前,看上去配合得相当默契。
“外面是我两个小孙女,都上小学了,大的三年级、小的一年级”。老人怕是留意到我走神了。“我们平常要照应两个‘大活宝’,没办法出去打工苦钱。放在过去,她们两个小的书也没法念。现在好了,她们学费都不要钱,平常生活上还能有些补贴。”
“现在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困难啊?”
“还行吧,没有什么困难,苦就苦一点,现在她们两个小朋友就是我们家庭的希望啊!”
信心与希望,一天里最大的收获,也是贫苦家庭最急需的两笔财富。干部的关怀与帮助换来的是群众的信心与希望,而他们回馈的必定是信任与支持;如果这些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扭曲,那么后果必将是冷漠与摒弃。
夜渐深,透过窗户,凸月昏沉。作为党风政风条线的纪检监察干部,深感肩头重担。工作中我们还是要继续紧盯群众身边、紧盯扶贫领域,强化监督检查,一着不让,一战到底,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为贫苦百姓如期脱贫提供纪律保障。
再过几日便是中秋,相信到时定会晴空万里,皓月当空。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李忠良,写于2018年9月16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