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一线手记】一张白条背后的“猫腻”

“你们看,这里有一张14200元的白条,几个人签字就把钱领走了!”滨海县委第一巡察组的驻点处突然传出一声惊呼。

2017年11月,滨海县委第一巡察组对该县通榆镇开展驻点巡察,查阅该镇三元村的账册时,一张14200元的白条引起了巡察组的注意。

“这张白条上除了朱凯、朱红军等几个人的签名外,没有其他任何说明,这显然不符合常理。”查阅账册的同志在组务会上分析到。

“我们应从签名人中的非村组干部朱凯入手,了解情况。”巡察组徐组长当即定下了调查的总基调。

然而,事与愿违,巡察组的同志顶着寒风细雨走访了几天,都没有找到朱凯,这让巡察组更加困惑了。

“大爷您好!我跟您打听一个人……”为了解事实真相,巡察组的同志决定改变策略,在田间地头跟群众通过聊天的方式慢慢打听朱凯其人。

终于让巡察组的调查有了初步的进展。原来,朱凯长年在外,他家2.8亩土地曾被征用,很有可能被村组干部借机浑水摸鱼,经过研究分析,巡察组同志一致认为问题可能出在与朱凯同组的该村党总支副书记、组长朱红军身上。

“当时村集体为什么要借朱凯的征地补偿14200元?怎么没有借据和收据?在此之前朱某某的2.8亩土地计79520元的征地补偿款已经被全部领取又是怎么回事?……”面对巡察组同志一连串的质问,朱红军由于心虚的缘故,所说内容前言不搭后语,这让谈话组的同志更加有理由相信,这白条背后肯定有“隐情”。

乌云遮不住太阳,谎言盖不住事实。

“村集体与朱凯之间没有借款往来,因朱凯长年不在家,做点手脚,不容易被发现,假借他的名义,编造虚假的付款白条,将村集体的资金冒领出来。”朱红军终于对巡察组的同志说出了实情。

经过巡察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终于让这张白条真相大白,朱红军已于2017年11月20日将14200元退交县纪委予以暂扣,同时县纪委监委责成通榆镇纪委对朱红军立案调查。2018年6月,通榆镇党委给予朱红军党内警告处分。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再巧设的机关也逃不过巡察人的火眼金睛。(滨海县纪委监委 单吉丽 季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