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刘德民:为科学发展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健全监控机制  规范权力行使
为科学发展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中共盐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德民

    健全监督制度、提高监督实效,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新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课题,是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新机制,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部门内控为抓手,以民主公开为方向,以提升实效为要求,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努力健全高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严密的风险防控机制、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快速的监督反应机制,促进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规范高效廉洁行使权力。
    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健全高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围绕保障科学发展,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内容,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市场价格调控、房地产调控、规范和节约用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背科学发展的行为。整合相关督查资源,成立集中统一的工作班子,作为市委、市政府专门督察机构,构建集效能、民生、项目“三位一体”的“大督察”格局,促进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项目纪检监察巡查工作,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廉洁高效。围绕权力高效行使,完善环境优化机制。着力加强党政机关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面推行服务承诺、践诺公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建立服务部门诚信评议、诚信戒免整改和诚信奖惩制度,强化诚信监督,为客商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借鉴和大胆吸收先进地区的服务企业、服务客商等方面的理念举措,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辅导、轻微违纪警示、违法行为纠错、重大案件回访等制度,着力打造盐城服务品牌。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效能投诉直访直查工作机制,继续运用投诉举报办理公示、暗访结果通报、接受群众评议、严查消极腐败等手段,促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围绕强化绩效管理,构建科学考评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设立了绩效管理或绩效评估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今年6月,中央纪委在北京专门召开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动员会,首批选择北京、福建等省市和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等部门开展试点工作。近年来我市也在卫生、工商等系统进行了试点探索。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平时与集中相结合,在市级层面进一步健全平时考核、专题评议、年终考评“三位一体”的考评机制。积极推动市级部门建立“定岗定责、细化量化、任务清楚、便于考核”的考评规则,全面科学地评估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建立客观公正的奖惩机制,规范和引导行政行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二、以部门内控为抓手,完善严密的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内控制度体系。我市在2009年就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下一步要组织对部门权力进行再清理,既要依法清理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对外”权力,又要清理部门内部干部任免、公务接待、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对内”管理的权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机关内部的权力结构,细化部门权力目录,做到内控事项的全方位覆盖,使岗位职责更加明确,权力边界更加清晰。探索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从盐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廉政风险评估制度,凡各地、各部门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大额财政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都要按照“谁提交承办、谁负责评估”的原则,组织论证评估其廉政风险,包括是否违法违规、是否符合程序、导致腐败问题发生几率等。督促指导各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廉政风险排查制度,建立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和整改纠错机制,努力做到“没有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目前,我们的制度并不少,但一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关键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从今年起,将每年确定一批市直单位和反腐倡廉重点制度,组织力量对其执行制度情况开展巡查,力争用3-5年时间,对市直单位滚动巡查一遍,以进一步造浓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氛围。
    三、以民主公开为方向,构建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只有不断深化公开,才能保证监督有力到位。党务公开要求突破,围绕“今年年底前实现县乡两级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全覆盖”的目标要求,探索编制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目录,加强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要求深化,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加大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行政权力应公开不公开或网上登记网下办理等突出问题;完善双向互动、双向反馈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重大决策公示预告等制度,方便广大群众对公共事务决策的参与和监督,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提升公开质量和水平。财务公开要求创新,要顺应群众期盼,按照“立足实际、积极稳妥,由点及面、逐步公开”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方法,切实加大部门预算公开及单位内部财务公示力度,做到收支公开、使用透明。
    四、以提高实效为要求,形成快速的监督反应机制。不断完善科技防腐治腐机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发现、纠正权力行使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范。重点搭建和完善 “三大平台”,即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平台,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内涵,逐步将市直各部门及县(市、区)行政权力运行纳入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并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平台,依托现有的各专业交易平台,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对受理登记、信息发布、招标开标、专家(中介)选取、评标中标(成交)的全过程实施电子监察和智能控制,大力推进网上交易,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办理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监督;公共资金监管电子监察平台,重点围绕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及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研发和应用相关运行平台,实现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验收、审计等环节的动态性、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不断完善廉情预警监督处置机制。对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这是关心爱护干部、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方式。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廉情预警监督机制,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同公检法、组织、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案件线索、效能投诉等管理系统建设信息收集、分类、整理、汇总分析处置等制度;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注意核查新闻媒体和网络舆情反映的重要问题,切实做好信息发布和澄清是非、释疑解惑工作。不断完善一把手“4+1”监督制衡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交心制度,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做到领导干部岗位调整前必谈、重大事项前必谈、群众有反映时必谈、班子不团结时必谈、发现不廉问题苗头时必谈、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后必谈,及时提醒谨慎用权;试点推行处、科职党政“一把手”向市、县委常委会或纪委全委会述廉和报告履职情况制度,重点了解述职对象廉洁从政、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情况,并进行公开测评,结果作为市、县委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民主生活会质量评价机制,切实强化党组织自我监督和班子内部监督功能;探索建立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定期评议领导班子廉政状况制度,积极营造党内民主监督浓厚氛围,促使各级干部时刻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