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民:谋划“十二五”纪检监察工作应做到“四个注重”
谋划“十二五”纪检监察工作应做到“四个注重”
盐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德民
科学判断反腐倡廉形势,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确定思路、明确任务、开展工作的基础。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反腐倡廉形势作了“三个并存”、“两个依然”的阐述,在“七一”讲话中,再一次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用“两个依然”高度概括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反腐倡廉新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具体到盐城,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从经济发展状况看,盐城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外向度较高,境内外投资十分密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大量涌现,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较多,思想稍有放松,就会成为不法分子拉拢、诱惑的“公关”对象。各利益主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腐蚀公职人员的手法和花样不断翻新,往往利用一些貌似合法的经济活动来掩盖其背后的非法交易,行贿方式由直接交易向间接交易、现权交易向期权交易、有形交易向无形交易转变,作案的隐蔽性、智能性、欺骗性越来越强,给查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社会风气看,廉荣贪耻的浓厚氛围尚未全面形成。官本位、升官发财、家长制作风等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定市场,一些地方社会风气不正,相当一部分人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制度规定,而是找门路、托关系、钻空子乃至请客送礼、大肆贿赂,这种现象,在医药购销、企业经营、招标投标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司法审判等领域尤为突出。从社会发展趋势看,迅猛兴起的网络监督给反腐倡廉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网络传媒因其传播速度快、自由度大、覆盖面广等特点,迅速成为民间参与反腐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对于网络这一新兴传播媒介,我们的认识仍然是未知多于已知,如何有效地对网络监督进行合理引导,使之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发挥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挑战。从反腐倡廉工作看,本身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还不够自觉,好人主义还较为盛行;查办案件难度加大且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够有力;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反腐倡廉建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期,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各类矛盾问题的凸显期。抓好今后一个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在分析反腐倡廉形势、谋划今后思路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这几个方面,需引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关注:
一是在大局把握上,要更加注重服务改革。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在服务发展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但在服务改革、保障稳定上措施还不多。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可以肯定,“十二五”期间,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要求也将更为紧迫。改革开放30年,从农村土地承包到企业改制,现在进入了改革“深水区”,就是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有人形象地把这一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就是“改农民”、“改工人”、“改干部”,“改干部”就要触及既得利益,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说,改革之初触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禁区”,那么,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必然会触及更多利益上的“雷区”。下一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服务好科学发展,更要保障改革的深化,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贯穿改革的各个环节,在制度设计上强化风险防范、在体制机制上强化监督制约、在改革措施推进上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级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要求,带头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这些内容,在今后的纪检监察工作思路中应有所体现。
二是在方式创新上,要更加注重提升防治腐败的科技含量。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注重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建设并充分发挥行政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以及公共资金监管等电子监察平台的作用,对相关权力运行情况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督,及时发现、纠正权力行使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范。(2)注重提升查案工作科技含量。近年来,由于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减少,对“两规”、“两指”办案措施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我们查案手段明显不足,查案的难度越来越大。建议上级纪委就纪检监察机关查询通话、监听通话等问题加强研究,出台相关法规制度,以解决目前技侦手段不足等问题。(3)充分利用好网络反腐。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兴起,网络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新华社的消息,今年5月,美国在一个月内相继发布了两个网络战略,并在7月14日公布了《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宣称对美国网络发起的攻击行为将会被视为“战争行为”,美国可以进行军事回击,由此可见网络对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规模接近5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3.2亿。人民网今年1月开展了一项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监督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一种群众监督选项,无论是过去的“天价香烟”事件,还是今年的国务院各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到最近的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处置,都充分说明了网络监督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着力构筑反腐倡廉的全新平台。比如,如何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问题,如何培养出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纪检监察人才,如何在现阶段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法规尚不健全的前提下,准确对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方面进行区分、界定,如何在利用好网络的同时确保纪检监察信息的安全、保密,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加强研究并作出回答。
三是在领域拓展上,要更加注重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反腐倡廉建设。这几年,我们按照省纪委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试点。但我们感到,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还存在“三难”:形成共识难,有的同志认为反腐倡廉是党内的事,是公职人员的事,并不涉及非公有制企业;有的企业担心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查办案件,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认同、不理解。创新实践难,一些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和需求、并能被推广运用的手段和方式还相当缺乏,特别是在廉洁文化宣传、反腐倡廉制度健全等方面有待加强。引导监督难,对于企业高层、特别是企业主的监督约束还比较薄弱,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一些企业主、高管也认为自身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不需要另搞一套。对这些问题,建议省纪委在更高的层面进行研究,并指导基层实践。
四是在制度执行上,要更加注重解决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制度并不少,但一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关键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一些制度规定往往简单地提出“几个禁止”、“几个不准”,至于违反了规定怎么办,没有下文,导致监督没有依据、处理无法实施,这样的制度,往往只能“管得住好人、管不住坏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制度权威性的宣传教育、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问责追究,仍有许多文章可做,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研究、扎实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期,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各类矛盾问题的凸显期。抓好今后一个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在分析反腐倡廉形势、谋划今后思路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这几个方面,需引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关注:
一是在大局把握上,要更加注重服务改革。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在服务发展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但在服务改革、保障稳定上措施还不多。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可以肯定,“十二五”期间,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要求也将更为紧迫。改革开放30年,从农村土地承包到企业改制,现在进入了改革“深水区”,就是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有人形象地把这一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就是“改农民”、“改工人”、“改干部”,“改干部”就要触及既得利益,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说,改革之初触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禁区”,那么,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必然会触及更多利益上的“雷区”。下一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服务好科学发展,更要保障改革的深化,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贯穿改革的各个环节,在制度设计上强化风险防范、在体制机制上强化监督制约、在改革措施推进上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级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要求,带头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这些内容,在今后的纪检监察工作思路中应有所体现。
二是在方式创新上,要更加注重提升防治腐败的科技含量。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注重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建设并充分发挥行政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以及公共资金监管等电子监察平台的作用,对相关权力运行情况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督,及时发现、纠正权力行使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范。(2)注重提升查案工作科技含量。近年来,由于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减少,对“两规”、“两指”办案措施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我们查案手段明显不足,查案的难度越来越大。建议上级纪委就纪检监察机关查询通话、监听通话等问题加强研究,出台相关法规制度,以解决目前技侦手段不足等问题。(3)充分利用好网络反腐。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兴起,网络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新华社的消息,今年5月,美国在一个月内相继发布了两个网络战略,并在7月14日公布了《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宣称对美国网络发起的攻击行为将会被视为“战争行为”,美国可以进行军事回击,由此可见网络对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规模接近5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3.2亿。人民网今年1月开展了一项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监督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一种群众监督选项,无论是过去的“天价香烟”事件,还是今年的国务院各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到最近的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处置,都充分说明了网络监督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着力构筑反腐倡廉的全新平台。比如,如何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问题,如何培养出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纪检监察人才,如何在现阶段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法规尚不健全的前提下,准确对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方面进行区分、界定,如何在利用好网络的同时确保纪检监察信息的安全、保密,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加强研究并作出回答。
三是在领域拓展上,要更加注重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反腐倡廉建设。这几年,我们按照省纪委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试点。但我们感到,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还存在“三难”:形成共识难,有的同志认为反腐倡廉是党内的事,是公职人员的事,并不涉及非公有制企业;有的企业担心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查办案件,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认同、不理解。创新实践难,一些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和需求、并能被推广运用的手段和方式还相当缺乏,特别是在廉洁文化宣传、反腐倡廉制度健全等方面有待加强。引导监督难,对于企业高层、特别是企业主的监督约束还比较薄弱,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一些企业主、高管也认为自身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不需要另搞一套。对这些问题,建议省纪委在更高的层面进行研究,并指导基层实践。
四是在制度执行上,要更加注重解决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制度并不少,但一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关键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一些制度规定往往简单地提出“几个禁止”、“几个不准”,至于违反了规定怎么办,没有下文,导致监督没有依据、处理无法实施,这样的制度,往往只能“管得住好人、管不住坏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制度权威性的宣传教育、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问责追究,仍有许多文章可做,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研究、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