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讨论审议市委工作报告
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讨论审议市委工作报告
盛世盛会,丰年丰景。
在这收获的季节,中国共产党盐城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于9月22日上午隆重开幕。
3天来,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500多名党员代表,肩负着全市45万多名党员和810万人民的重托,认真讨论赵鹏同志代表中共盐城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盐城,为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新的跨越合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一组组对比数据,记录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一幅幅宏伟蓝图,开启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征程……”代表们纷纷谈感触、提建议、表信心……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盐城新跨越,我们信心百倍!
热议报告:为更高层次谋划“十二五”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县县建成小康社会,个个指标达到小康要求;建成惠及全市人民、不含水分、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增强人民群众富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报告中令人振奋的话语,在代表们心中激起阵阵暖流,分组讨论时他们纷纷畅所欲言:
“这个报告给我们三点深切感受:一是增添了加快发展的强动力;二是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方向标;三是描绘了跨越发展的路线图。”徐超代表认为,过去五年,盐城取得的成绩让全市人民引以为豪,五届市委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激发了全市人民跨越赶超的豪情。其次,报告突出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盐城”的主题,确立了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为各级、各部门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十二五”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报告还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科学发展的八个战略重点,突出了“发展、惠民、和谐、创新”四大主题,这些必将推动盐城在新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王荣代表认为,党代会报告回顾过去实事求是,成绩振奋人心;展望未来高瞻远瞩,目标令人鼓舞,符合中央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省委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大工程”的精神,与市“十二五”规划有机衔接,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斗志,规划引领未来发展的好报告。
潘道津代表也说,报告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响水的纲领性文件。
“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入心入耳、做起来管用可行。”虽只有短短3句话,周强宁代表对报告的总结形象而又生动。
回首五年:不寻常、不简单、不容易
朱志和代表听完报告后发出感慨: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寻常,不简单,不容易”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作为盐城人,他感到由衷的自豪!
潘道津代表说,过去的五年,响水县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建设大载体、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灌河开发如火如荼,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生态化工园区“三驾马车”竞相发展,造船、能源、环保化工三大产业初具规模,合金冶炼、再生纸、新型建材、新材料等新特产业快速崛起,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统计,五年来,响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五个跨越”。
王斌代表介绍,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滨海县坚持以“聚焦招商引资,聚焦工业突破”统领全局,以“工业强县、港口兴县、富民安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科学推进,以“激情大干一场”凝聚力量,促使港口建设形成战略拉动之势,成功与四大央企携手合作,10万吨级航道工程防波挡沙堤基本建成,中电投煤码头一期陆域工程已开工建设;主导产业彰显强劲支撑之势,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泵阀机械、生态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其中生态化工产业率先突破了百亿规模;民计民生呈现和谐共进之势,财政预算内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五年增长了两倍,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和新农保参保人数分别增长1.5倍、4.8倍和9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前实现全覆盖;五年脱贫任务三年基本完成。
展望未来:“十八般武艺”齐亮出,科学发展谋跨越
合上沉甸甸的成绩单,新的蓝图已经徐徐展开。谈及今后五年发展,分组讨论会上,各县(市、区)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
市委工作报告提出,到2015年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整体提升2个位次以上。张礼祥代表表示,作为苏北地区的排头兵,东台将进一步抬高标杆,确立新的赶超目标,大力实施市委提出的“三项工程”,为实现“苏北第一、苏中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大力推进“千百亿”产业培育工程。培育百亿企业3-4家,打造百亿园区3-4家,通过培植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形成百亿产业4-5个。二是大力推进新特产业倍增工程。以不锈钢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特种纤维、特种玻璃等新材料产业;以沿海风能、太阳能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光伏装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以沿海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农产品和海产品深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三大特色产业规模实现两年倍增计划,2015年突破1000亿元。三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工程。机械装备产业着力培育以久工重型机械为重点的工程机械、以东飞马佐里为重点的纺织机械、以远洋船配为重点的船舶机械,2015年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富安茧丝绸、富腾纺织等龙头企业,2015年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三次产业的结构优化。
今后五年,沿海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倪峰代表表示,大丰在沿海开发上将坚持建设特色产业港不动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动摇,坚持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不动摇,当好沿海科学发展排头兵。主要措施是:做大港口,围绕建设特色产业港目标,到2015年,建设万吨级码头泊位38个以上。做强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石化新材料、高档纸品等临港新特产业,努力打造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做美港城,挖湖造景,组团开发,到2015年10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人口达到10万。重抓“三大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按照“四有三聚”的要求,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机械等新特产业,促进热处理设备、冷温精锻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发展。做足接轨上海文章,加快与苏州、常州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盐土农业。加快发展旅游及服务业,把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加快幸福公社森林旅游休闲目的地等景区建设,努力打造世界级湿地旅游目的地。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点,发展文化创意、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强化“三大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组织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打造江苏沿海科技走廊,建成创新型城市。突出金融创新,大力招商引行、筑巢引投,发展基金、证券、租赁等多样化金融业态,营运好大丰港海晶创投中心,大丰港集团公司力争三年内在主板上市,打造企业上市“大丰板块”。
“建湖作为资源禀赋少、环境容量小的内陆县份,必须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摆上突出位置,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在全省和全国百强县中的进位争先。”王荣代表说,建湖将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战略,按照“四有三聚”的要求,积极推进新产业、新企业、新园区建设,以石油装备、节能灯具两大特色产业和航空装备、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两区三园”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尖端、终端和集聚的方向发展,着力培育“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走出一条具有建湖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15年,确保石油装备、节能灯具产业经济总量分别突破300亿元、200亿元,航空装备、生物工程产业分别突破100亿元;县开发区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高新产业区和上冈产业园、石油装备产业园、民营创业园全部突破100亿元;全县一二三次产业比达到8:50:42,二、三产业比重增加到92%。
射阳县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有着自己的谋划。徐超代表说,射阳县将围绕跻身全省现代农业第一板块的目标,继续坚持以三大载体为抓手,致力形成“五化联动”。即坚持规模化发展,用5年时间形成5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60个千亩设施示范园、100个百万元纯效益养殖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中药材、大蒜、食用菌等10个10亿元特色产业和百里高效渔业经济带;坚持产业化引领,做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交易市场,建成辐射华东的大型交易市场;坚持标准化生产,每年注册农产品“三品”50个以上,建成一批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园区;坚持科技化支撑,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着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坚持外向化带动,引进外资投入农业产加销环节,积极参加境外农产品展销活动,建成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综合示范区。
县县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后五年硬任务。王锦胜代表表示,阜宁打算通过“八个加快”让全县人民过上宽裕安康的生活。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光电光伏、风电装备、煤盐化工等新特产业,确保实现“三年翻两番、五年达千亿”目标。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全国发酵床生态猪养殖第一县、全省林间养禽第一县、全市高效特色设施渔业第一县。三是加快提升服务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立足“两区两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开发区特殊功能区和阜宁港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四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一主两翼”规划推进城市建设,建成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五是加快创新驱动步伐,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争创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六是加快实施民生工程,重点办好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饮食有安全保障、出行有便捷交通、娱乐有健康文化等民生“八有”实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七是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构建和谐阜宁,争创“法治江苏先进县”。八是加快提升全民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今年跻身省级文明城市,2015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李纯涛代表说,过去五年是盐都区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在今后工作中盐都将坚持“双新”引领、民生导向、创新驱动、“三化”并进,延续“十一五”跨越发展势头,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作为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和大市区的新主城区,盐都将在加快新特产业发展的同时,拿出抓新特产业的劲头突破服务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和“全域城镇化”思路,切实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坚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点,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主阵地,以领军企业和龙头项目为主抓手,力促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使服务业成为盐都蕴含商机最多、吸纳就业最广、财税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抢占大市区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为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是我市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陈红红代表表示,作为主城区,亭湖区将坚持按照“分片发展、合力建城”原则,从4个方面着手,切实承担起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的重任。一是始终坚持规划为龙头,着力打造“一核一轴两带多组团”的布局,加速大市区东向发展,推动特大型城市建设;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提高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三是以重要节点为抓手,依托新特产业载体和重点镇区,全力打造新特产业、现代城市和新型农村融合发展的新轴线。努力打造充满现代气息、彰显环保特色的绿色低碳生活示范区,积极抢抓射阳林场等划入的机遇,规划建设沿海旅游度假区,形成连点成线的城市东向发展格局;四是以突破龙头项目为抓手,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在拉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特色,增强城市承载产业、服务居民的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市委工作报告提出,民生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周强宁代表说,民生改善的重点在农村,难点是农民。从2008年开始,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有示范”村建设,全市2226个村的所有适龄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拿到基本养老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的目标基本实现。接下来,全市民生工作将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实施全员保障等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终实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的发展目标。
承继“十一五”辉煌,信心十足;开创“十二五”伟业,豪情满怀。代表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盐城定会在新起点上,谱写和谐、富裕、文明的新篇章。
来源: 盐阜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