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揭下双面贪官的画皮

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揭下双面贪官的画皮  


   核心提示:一边当众怒斥腐败,一边暗地收受贿赂……近年来,众多落马贪官都表现出迥异的两面性,被称为爱搞廉政秀的“双面人”。如此做法,不仅大大增强腐败的隐蔽性,增加查处难度,更为致命的是,还对干部队伍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对社会价值观形成冲击。
    近日,备受关注的温州菜篮子集团腐败窝串案审查终结,包括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应国权在内的16名公司高层,被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在许多人眼中,该案焦点在于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却忽略了此案另一个发人深省之处:顶着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省级优秀企业经营者、温州市功勋企业家等光环的应国权,此前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抓好企业的党风建设和自身的廉政建设,从他做起,抓好廉洁奉公、团结奉献的创业氛围。
    像应国权一样“高调反腐,低调贪钱”的现象并不是孤例,近年来,不少落马贪官身上都有类似特性,而且数量逐渐增多,手段更加多样化。为什么贪官都喜欢玩廉政秀?“双面”贪官画皮后的灵魂又是什么?
    贪官频现双面性
    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因受贿、贪污等多项罪名,涉案金额高达2.69亿元创全国之最被判死刑。在公众视野中,许贪腐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钱多、房多、情妇多,因而得名“许三多”。殊不知,他还有“一多”,那就是善讲假话,多次在公共场合高调反腐。
    在媒体报道中,许迈永曾这样语重心长地讲到:“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在廉政意识方面存在组织观念不强、法纪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足够认识,高度重视。”
    这类“双面贪官”并不在少数。武汉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副校长龙小乐,因涉嫌受贿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龙的案发,让许多熟识他的同事朋友感到震惊。
    在同事眼中,“龙书记”一向以作风正派闻名,做人低调、谦虚、平易近人。从事高校党务工作22年,他平时生活节俭,常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每位党员要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去过他家的人描述,龙住在学校的家属楼,家里装修很一般,使用的都是旧家具。就是这样一个“好领导”,原来“廉洁”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阴暗面。
    表面上与贪腐无关,不等于真的无关,一些“双面”贪官伪装手段之极端,让人瞠目结舌。不久前,重庆市城市照明管理局原局长冉崇华因利用职权收受贿赂288万余元,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损失560万余元,被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依法判刑14年。之前,在外人眼中,冉崇华与贪腐“绝缘”,冉崇华一直租房子住,每年支付1万元的房租,人称“租房局长”,这是他租房装穷。他还擅长玩上缴和退还礼金的把戏,在职8年中,他总计上缴或者退还的礼金高达41万余元,以此伪装廉洁。
    缘何喜用廉政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贪官都在落马时被发现两副面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钟情于廉政秀?
    有专家认为,贪官披上廉政画皮,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政治需要,为其仕途“保驾护航”。为了能够步步高升,贪官往往工作有一套,腐败有一套,在掩饰腐败方面更有一套。譬如,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能说会道,“敢闯敢干”,一度以“百年一遇好书记”闻名。
    除此以外,廉政秀在一定程度上还帮助贪官“黑漂白”,蒙骗组织。
    安徽省灵璧县公安局原局长王建华,曾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交警”、“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安徽省优秀青年卫士”等,并5次立个人三等功。在王建华主持灵璧县公安局工作以后,该局也连连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全国优秀公安局”等。但荣誉满贯的王建华被查出先后200余次收受贿赂100多万元。当地知情人士认为,王建华长期平安无事,除了有后台之外,其荣誉“保护伞”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借媒体歌功颂德也是伪装廉政、规避打击的手段之一。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判处死缓的山东省泰安市委原书记胡建学就很喜欢这一招,他曾请人创作一部歌颂其政绩和“高尚人格”的长篇报告文学,在他被捕3个月前,刊登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文学期刊上,让人啼笑皆非。
    从各类案件分析,为了保住现有地位、利益、名誉,同时谋取更大的升迁,“玩双面”成了越来越多贪官的共同选择,而且手段也日趋多样,严厉打击“双面”官员,早日识破假象迫在眉睫。
    亟待撕下那张皮
    纵观那些“边腐边升”官员的“成长”路径,也透露出选人用人把关上的疏漏和制度缺陷。专家认为,必须认识到,工作能力与政治素养之间不能划等号,工作业绩突出者不一定清正廉洁。想识破“双面贪官”的真面目,首先要把紧选人用人关。在考察和选任官员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使进入干部队伍的人起码在思想上要靠谱;坚持“功是功,过是过”的评判标准,一旦发现腐败问题,不管能力多强、贡献多大,都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予以严肃处理。
    其次,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公众反腐机制,也势在必行。有专家指出,为了建立更加全面的监督体系,不仅要在检察、审计、信访、新闻媒体等单位设立廉政预情联系站,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信息资料。同时也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同时,建立健全制度反腐的保障机制也很重要,建立和完善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力配置科学化的责任体系;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科学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分明、准确到位的激励体系,才能保障制度反腐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及时撕下“双面贪官”迷惑性的画皮。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郭亚丁教授:双面贪官在党的干部队伍中不再是个别现象,值得警惕。他们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治理也要多管齐下。
    首先要重视思想建党,解决好党员干部思想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在组织建设上要加大力度,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在制度设计上,要解决好监督问题。不仅要设计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还要问计于民,让群众也参与到党的建设、舆论监督中来。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建立全社会的监督平台,反腐面才会更大、力量才会更强。
    晒三公不嫌多
    近日,珠海市直25个部门首次将部门预算信息通过市政府及各单位门户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市民上网便可查询到各单位的账本,其中包括“三公”开支,如市直行政单位人员公务费标准为每人每年9720元,一辆公务车每年花费2.5万元。根据安排,到2013年该市市直预算单位将全部公开预算信息。
    “三公”经费,历来是最受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要求政府部门晒“三公”开支的民意诉求日渐强烈。珠海市直部门能够主动在网上亮“家底”,很值得肯定,表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的诚意。
    国务院之前也曾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然而,至今只有少数中央单位公布了“三公”支出。面对百姓的期待,多数部门“犹抱琵琶半遮面”。
    眼下,有些政府部门被曝光抽天价烟,喝高价酒,游山玩水,公车超标,接待费惊人,根源就在于“三公”开支藏在暗处。老百姓在乎的是“三公”消费的合理性。如果政府部门的“三公”支出都合情合理,晒出来又何妨?
    政府部门晒“三公”,是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更能倒逼政府部门减少不合理的“三公”开支,将纳税人的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笔者认为,要彻底遏制“三公”支出混乱的情况,就需要严格设置前置监督机制,就必须将每一笔“三公”消费都在网上晒一晒,接受公众即时监督。毕竟,只有在阳光下,“三公”消费才能真正“瘦身”。(记者 吕玥)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