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春常在
清风正气春常在
一
董必武一生始终站在历史变革的前列,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董老从来不抽烟、不喝酒,饮食简单且有规律。关于养生,他有个“三不”口诀: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老对于非原则问题,总是与人无争。他自比“老牛”,意思是除了“吃点草料”,别无其他要求。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才能拥有90岁的长寿。
董老从来不抽烟、不喝酒,饮食简单且有规律。关于养生,他有个“三不”口诀: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老对于非原则问题,总是与人无争。他自比“老牛”,意思是除了“吃点草料”,别无其他要求。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才能拥有90岁的长寿。
二
“退休不发愁,还有桥牌、网球和众多好朋友,国泰民又安,老年乐悠悠。”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同志退休后给自己写的一首打油诗。诗中既有退休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有他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万里生于1916年,自1993年离休后,就开始了有规律的晚年生活。
万里有一句养生心得:“一动一静胜过吃补药。”动,就是打网球;静,就是打桥牌。万里不相信任何灵丹妙药,也不相信所谓的长寿妙方,唯一信赖的就是锻炼身体。他常说:“打网球能让我四肢灵活,打桥牌能让我思维敏捷。”
万里生于1916年,自1993年离休后,就开始了有规律的晚年生活。
万里有一句养生心得:“一动一静胜过吃补药。”动,就是打网球;静,就是打桥牌。万里不相信任何灵丹妙药,也不相信所谓的长寿妙方,唯一信赖的就是锻炼身体。他常说:“打网球能让我四肢灵活,打桥牌能让我思维敏捷。”
三
多年前,作家王蒙问当时已十分高龄而且非常健康的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周老回答说:“说了别人不信,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三个字。我从来不考虑养生不养生的,饮食睡眠活动一切顺其自然。”
听了周老的回答,王蒙写了一篇题为《太想赢的时候反而会输》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讲得太好了!对比那些吃补药吃出毛病来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的,长跑后猝死的,还有秦始皇汉武帝等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贾家宁国府里炼丹服丹最后把自己药死的……他的话就更深刻。当然我无意否定良好的生活饮食锻炼安排的重要性。”
听了周老的回答,王蒙写了一篇题为《太想赢的时候反而会输》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讲得太好了!对比那些吃补药吃出毛病来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的,长跑后猝死的,还有秦始皇汉武帝等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贾家宁国府里炼丹服丹最后把自己药死的……他的话就更深刻。当然我无意否定良好的生活饮食锻炼安排的重要性。”
四
袁晓园非常著名,不是因为她四妹袁静写了一部《新儿女英雄传》,也不是因为她三妹的女儿是琼瑶,而是因为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出身书香门第,工诗词,善书画,喜交友。青年时代她冲破封建家族樊篱,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上世纪40年代她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70年代,她作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第一个率团访华,受到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接见;80年代,她毅然放弃美籍,别子还乡,叶落归根。
她100岁时,在中央美术馆展出自己创作的100幅书画,前来祝贺、观赏者人头攒动。
她101岁时,在古都南京创办了袁晓园艺术馆。我和方军同志与新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柴泽民,陈毅元帅的长子、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等前往祝贺。袁晓园与前来祝贺的人们亲切交谈,并翩翩起舞。
袁晓园为我写了“圆梦园”斋名、“闻鸡起舞”成语,并赠我一帧诗文横幅,表述她的养生之道:
不拜耶稣不参禅,
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
顺其自然过百年。
她100岁时,在中央美术馆展出自己创作的100幅书画,前来祝贺、观赏者人头攒动。
她101岁时,在古都南京创办了袁晓园艺术馆。我和方军同志与新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柴泽民,陈毅元帅的长子、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等前往祝贺。袁晓园与前来祝贺的人们亲切交谈,并翩翩起舞。
袁晓园为我写了“圆梦园”斋名、“闻鸡起舞”成语,并赠我一帧诗文横幅,表述她的养生之道:
不拜耶稣不参禅,
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
顺其自然过百年。
五
著名漫画家方成,年近90岁时,仍然黑发,挺拔,精神矍铄。看外表像60来岁,听说话像50来岁,头脑反应恐怕40岁的人也比不上。他童心不泯,不知老之已至。他每天清晨5时起床,整天忙忙碌碌,笔耕不辍,创作不止,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他给自己画了一幅漫画像,并写了一首风趣幽默的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方成活不到100岁,肯定是老天爷犯糊涂了!”
六
享年99岁的中科院资深院士、号称“中国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是一位传奇老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总理称赞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
“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就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
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学习时间。”
从钱伟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自强不息”,什么叫“与时俱进”。而这两个方面,对于人的养生恰恰是最为重要的。(田永清)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总理称赞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
“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就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
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学习时间。”
从钱伟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自强不息”,什么叫“与时俱进”。而这两个方面,对于人的养生恰恰是最为重要的。(田永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