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新四军廉政爱民制度建设初探

新四军廉政爱民制度建设初探
季祥高

    近年来,笔者对新四军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研究,特别是对重建军部后,在华中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廉政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新四军在廉政爱民制度建设及其具体实践中的突出效果、累累功绩、深远影响,在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史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代表性。
    一、廉政爱民——新四军由始至终牢固坚持的致胜法宝   
    国民党制造骇人听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内部有些人“对中日矛盾是基本矛盾这一点发生了动摇,并因此对国内阶级关系作了错误的估计,因而对党的政策也有时发生动摇”(毛泽东)。在淮海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时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的黄克诚同志,针对这些严重的情况,召开了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目前党的政策和淮海区的工作》的报告。报告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新四军必须遵循的民主运动、群众路线、爱民亲民等重大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新四军廉政爱民的政治追求和革命宗旨。通过深入解读黄克诚同志当年的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四军廉政保证建军、廉政保证建政、强廉强军强政的宏旨要义。
    新四军坚守并坚持惜力爱民 。黄克诚同志强调:“要大量发展地方武装,但一定要反对拉夫或命令强迫方式的扩大地方武装。不要打敌不足,扰民有余。”短短几句话,关心民众,爱惜民力,尊重群众,为民求福的意旨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把共产党新四军的争取鼓励与国民党中央军拉夫抓丁作了严格的区分,不仅使我们自己的同志培养出了崇高的爱民情怀,而且还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四军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队伍,是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队伍。
    有了新四军高层的严格规定和要求,有了新四军全体官兵的坚决执行,根据地群众积极参军入伍,根据老同志的回忆,当年父送子、妻送夫,争相入伍的景象十分动人。时任滨海县委书记的甘柏先生回忆说:“入伍的青年们戴着红花,骑着大马。乡亲们敲锣打鼓,夹道欢送。一个时期内,我县动员新兵数千人……政府抗日军人家属实行各种优待,帮助代耕,挂光荣匾,政府人员和儿童团经常上门慰问,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从来没有出现过强拉民夫强抽壮丁的事情。
    新四军坚守并坚持亲民爱民。“我们的抗日民主政权一定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要具体的了解群众,了解他们对我们的意见与希望。如发现了下级的错误,特别是违反策略,贪污腐化,假公济私等错误,应及时的、适当的处理,耐心的帮助和纠正,同时对自己的工作缺点也要经常的检讨和改正,使我们的政策切实的满足群众的愿望。”黄克诚同志是这样讲的,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也是这样做的。从胡服、陈毅到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新四军高层领导,都能够身体力行,坚持爱民亲民,每到一地,必先访民问贤,广交朋友,往来于民家茅舍,访贫问苦,倾听心声,指点于士绅厅堂,对宣传新四军建军建政廉军廉政思想及各种方针政策,团结绝大多数国人一致抗日,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产生了决定性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及时缴纳救国公粮和公草,公粮一部分送到后方保存起来,一部分留在本村,随时供给部队调用。群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配合部队作战,掩护伤病员。群众打狗、破路、挖战壕、送情报。打狗,便于我部队夜间行动,不被敌人发觉。破路,使敌人行动非常不便。反而,敌人一出动,我军早已得到消息,做好了准备。遇到危急情况,群众对干部、战士、伤病员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加以保护……这样,军民一家,团结互助,建立了鱼水关系。”(甘柏)
    1944年初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县组织二百三十个破路中队,一千三百三十八个破路小队,队员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三人。新挖沟长一十二万六千七百五十四丈,修理旧沟一百九十万零五千五百八十二丈,合华里约一千八百多里。”(摘自《盐阜报》1944年1月16日)当时,军民情绪高涨至何种热度、军民关系融洽至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让我们为新四军廉政建军、廉政建政、廉政爱民的光辉业绩而慨叹。
    新四军坚守并坚持民主爱民。“要展开真正的民主运动,切实的进行民主化的工作,提高人民的政治水平,使广大的人民能够关心政治问题,要真正使人民能够向乡长提出自己的意见,使他们能够大胆的采取合法的方式批评行政人员批评共产党、八路军。政府的每个法令要发动群众来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够使群众和政府打成一片,来巩固抗日民主的政权。”(黄克诚——《淮海区的工作》)
    徐岫青先生是响水地区非常受人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1938年,我党地下人员和进步青年就与其建立了友谊和联系,并得到了徐老先生的大力支持和真诚援助。老先生曾千方百计掩护过我区委书记王浩。他的儿子徐禹民、徐怡泰和女儿徐曼都先后参加了抗战和革命工作。1942年夏,老先生当选为盐阜区参议会驻会议员,受到了刘少奇、陈毅、宋乃德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同年秋,老先生当选滨海县参议会议长。其间,陈毅、刘少奇、黄克诚、张爱萍、曹荻秋、刘彬等领导均多次会晤徐老先生,共同讨论抗日大局、民族大义、国共形势、群众利益、家国前景,相互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徐老先生为盐阜地区的抗日建政、民主建政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
    二、 廉政爱民——新四军永不放弃严格执行的大政方针
    新四军的廉政爱民工作,并非只是靠一般性的会议号召,也不是靠领导讲话督查,而是以真正的法令法规形式推行落实的。下面是1944年1月20日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关于爱惜民力的训令》,足可以为证。
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关于爱惜民力的训令
1944年1月20日
过去部队对爱惜民力执行甚差,滥征民夫,妨害人民生产,使人民负担颇重,师政特号召全体主力及地方武装今后对民力应加以爱惜,各种劳作应自己多多动手,兹特决定如下:
(一) 平时食粮、柴草在三十里以内者一律自运,在三十里以外者尽量自运,但可呈经政治机关允许请民夫运送。
各部队机关买菜,由采买或上士自运(自备小车或借老百姓小车),不得请民夫运送。
各合作社等贸易机关做生意不得征用民夫运货(但可雇工人给工资),违者严办。
个人行动不得雇请民夫背行李。
(二) 在下列条件下,可以请民夫:
1、 运输伤病员。
2、 运输军用品。
3、 在三十里以外之公粮公草,或卫生机关伤病员食用之粮草。
4、 请向导带路。
(三) 凡请民夫,按三十里为半天,六十里为一天计算。三十里路除供民夫吃饭外,并给二斤包谷;六十里给四斤包谷,余类推。向导带路供饭食外每十里路给二元,对所请民夫或向导,态度必须和蔼。
(四) 师政特制定民夫证印发各旅、团、总队政治机关,以后一切部队或机关,凡需请民夫者应呈报团(或总队)政治处核准,领取民夫证始能向地方政府请得民夫;无民夫证者,地方政府一律不派给民夫。各旅、团(或总队)政治机关应按月将所用民夫证存根交回师政治部以便核查。
以上各项,各政治机关,务彻底督促执行为要。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副  师  长  张爱萍
参  谋  长  洪学智
政治部主任  吴法宪
副  主  任  杨光池
 
以上所录训令规定之各种事项,可谓是十分详尽,无微不至。
又如《滨海战时工作委员会新收复区工作人员守则》(摘要)规定:
乙、不准发洋财:
①除负责登记蒋匪物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动拿匪军物资。
②如果随便拿群众东西应以破坏群众纪律处理。
③没有上维修服务证明书,不准到蒋匪住的地方拿东西。
④没收匪产,全部送没收委员会,不得私拿分毫。
⑤任何部门发洋财,干部要负责,干部发洋财,以纪律制裁。
⑥不准搜查战犯战俘腰包。
丙、遵守群众纪律:
①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借东西有借有还,损坏要赔偿。
③态度要和气,到处要宣传。
④不准吊打骂群众。
⑤买卖要公平,不准强买强卖。
    有了严格的规章法令,就有了严格执行规章法令指战员,就有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铁军。“地方武装和干部在老乡家里吃饭打条子,写收据,代替缴纳公粮。”(甘柏语)“回顾革命成功的历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固然是根本保证,但同时在革命队伍中始终发扬了艰苦奋斗作风,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朱士良语)
    三、 廉政爱民——新四军永不放弃人人恪守的治军法则
    新四军高频度的严格的宣传教育,统一全军指战员的思想认识,于廉政爱民等等要务三令五申,常学常讲常讨论常检查。通过整党整风、组织审查、队伍清洗、惩治叛徒、建立制度、总结经验教训等等举措,“以保持成分纯洁,巩固党对这些部队的领导。其次要加强群众纪律与群众关系的教育,采用各种方法,多与群众密切联系,以保证对群众纪律与人民关系的改善。”“在教育内容上,除了战士教育和干部文化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研究之外,应当采取各种方式经常地进行反对旧社会习气传染,反对贪污腐化,提倡爱护公物,提倡节约运动,和了解本身任务的重要性,提高政治负责性,发扬艰苦任劳精神的教育,以求提高干部人员的政治质量。”(黄克诚《目前军事建设中的部队政治工作》)
    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中,响水地区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决定在整顿党的作风的同时,进行一次普遍审查干部的运动”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了整风审查运动,很多同志在整风审查运动中经受严峻考验,放下了思想包袱,解决了问题。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马列主义思想觉悟,坚定了革命意志,加强了团结,纯洁了党性,取得了反“扫荡”的巨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叛徒薛某原任我滨海大队四连司务长,因贪腐事发,便策划并叛变,后当上了徐继泰部伪救国军小队长。我某部独立中队队长杨其岩率部在响水口东双港境内,一举将叛徒处决,用事实振动、教育和警醒了一些同志。
    今天,我们充分发掘利用新四军爱民廉政建设资源,丰富和完善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研究和宣传,必将对继承新四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永葆党性纯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响水新四军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