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从“四菜一汤”规定看淮北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

从“四菜一汤”规定看淮北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
赵连军

    对于“四菜一汤”这个词语,我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作为传说,它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即遇天灾,虽然百姓生活难过,但一些达官贵人却仍旧不恤民情花天酒地,讨饭出身的朱皇帝决心予以整治。他借为皇后生日祝寿,宴席只上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等四道菜和一道葱花豆腐汤,宴后当众告诫说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当然,这只是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清廉官员的期待,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但是,在新中国成立第一次国宴后,周恩来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宴标准为“四菜一汤”却是见诸史实的,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廉政建设和艰苦奋斗传统的高度重视和继承。然而,作为地方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的规定始于何时?最近学习研究新四军廉政建设问题,我发现这一规定标准很可能始于淮北抗日根据地。它不仅开了地方党政机关单位公务接待“四菜一汤”的先河,而且深刻折射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成效。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联系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淮北抗日根据地开创者之一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曾指出这个地区的特点是“人民生活艰苦落后,农村封建统治不强,人民生活异常艰苦(红薯杂粮充饥,终年无荤食是普遍的现象,居住简陋)”,为“自古兵家用武之地,多事之区,变乱不停,政治异常黑暗,劣绅土豪在政治的剥削压迫甚于地主的经济剥削”,在开封徐州失守后,这里的秩序更是紊乱不堪,国民党军正规部队全部退到豫西豫南,“大小城市全为敌伪占领,广大群众无所依托”(《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第一辑第一册第83页),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这个地区在抗战爆发前曾有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当新四军挺进这里创建根据地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并对他们寄予极大期望,热切盼望共产党和新四军带领他们抗日,也热切盼望共产党和新四军能给这里带来清明政治和廉洁风气,一扫之前的贪污腐化黑暗政治。他们的期盼得到了边区军政党的深切响应,这种响应比较典型地体现于一次边区参议会驻委会暨各县参议长联席会议上。
    1943年6月7日,淮北苏皖边区参议会驻委会暨各县参议长联席会议召开,会上共提议案36个,其中即有4个廉政建设案,第一第二案就都是关于廉政建设的。第一案“清理乡级摊筹之公款公物近期报销公布案”,提案人为副参议长吴静宣,提案理由为“乡级行政及群众团体经手摊筹公物公款至为繁琐,倘不按期清结公布,不但不足以铭洁白而解群疑,其个别干部操守不坚者,亦可能引起贪污之念”;提出的解决办法为“(1)凡摊筹优抗扩军慰劳及枪弹等款项须按期与清结公布并递报上级。(2)组织各级经济审核委员会负审核检查之责”;决议“通过,交行署办理”。第二案仍由吴静宣所提,为“彻查去年公粮,有私人擅自动用及舞弊情形应严惩案”:“据悉泗南一县即发现公粮被私人动用营利,并掺土对砂情事,其他各县恐亦不免,应迅速彻查清结,俾明真象,严惩不法,以儆效尤。”提出的解决办法为:“(1)组织公粮清理委员会,以区为单位,由群众团体及地方公正士绅联合组织之。(2)由县政府派员分往各区督促认真彻查流弊。(3)如有私人擅自动用及舞弊情事,应按情节轻重依法严惩。(4)限一个月内清查完竣,呈报县府转报行署核办。”决议“通过,交行署办理”。第五案是泗宿县参议会的一个集体提案“组织考核生产救荒事业委员会,切实考核成效及负责人有无舞弊案”,提案理由为“生产事业举办二年实效如何?尚无定谕,负责人员公正清廉者固多,徇私舞弊者亦在所难免,为求名实相符,理应将赈灾、贷款、借粮积谷等帐目彻底清查,一昭大信”。决议:“(一)群众团体经手者总联负责清查。(二)生救会经手者由生救会负责清查。(三)急速组织各级经济审核委员会,随时审核之。”前列三案为经济类案,第七案则为作风建设“彻底整饬纲纪发挥民权案”,案由“查过去人人控告官吏者屡见不鲜,民主政权建立后此等现象乃转稀少,殆因政府对被控告人员处分太轻。甚或与告发人以打击所致。似此纲纪不严,民权不振,民主政权将与人民远隔,其危险何堪设想”?提出的解决办法为“(一)凡各级行政人员一经告发,上级应立即认真查办,严格处分。(二)凡对各级行政人员之非法行为向政府告密者,受理机关应绝对保守秘密,以防被告人借端报复。(三)由法院制订人民检举办法公布施行”,决议“通过”。(参见《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第二辑第五册364-368页)
    追求清正廉洁,不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期盼与要求,也是新四军从建立淮北根据地开始起的自觉行动。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彭雪枫引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扩大的六中全会报告中的话说:“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共产党员应和党外一切先进分子协同一致,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而努力。”(《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第一辑第一册第43页)淮北根据地军政党正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建设,行动上积极落实廉政建设,从扎根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大处着眼,从爱护人民群众一草一木约束自己一言一行小处入手,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其中,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的制定执行就鲜明地体现了淮北根据地廉政建设工作之细致扎实。
    淮北根据地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首先制定于1941年11月。是月淮北苏皖边区召开第一次财经会议并形成4项决议案,其中第三项为“厉行节约运动以节省公款案”,指出“近因各方工作飞速发展,经费开支,日益繁浩,有时因各种关系,收入可以减少,致使收支时有不平之虞,各种机关部队之物资供给,无法保证,应厉行节约运动,以期收支得以平衡”。节约运动的内容,共规定了工作用纸、使用油灯、使用文具、公务招待、出差经费和医药报销等六个方面,细致到了私人不许用公家信封、八卦丹万金油一概不准报销等。对于公务招待,规定:“A、各机关对来客一概不准招待烟、酒;B、招待来客只准添四个菜;C、开群众大会,一切开支无度自备。”(《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第五辑第20页)这是淮北根据地第一次明确规定公务接待只准“添四个菜”。到1942年2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公布《行政公署的简政》,在“建立新的工作方式与作风制度,继续进行第二次简政”第4条中规定:“厉行节约,减少浪费,自己用公驴推磨,麸子喂牲口,建立粮食日报制度。非经主任特许,概不招待烟酒,规定招待添菜,分干部、普通客、特别客三种,最多不超过四菜一汤,发供给证,衣被按规定,遗失不准报销。提倡穿补衣,破烂的衣交公家,严禁拿好衣打鞋。”(《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第二辑第一册第115页)规定中明确提出了来客招待最多不得超过“四菜一汤”的接待标准。
    淮北抗日根据地地公务接待标准为何要规定为“四菜一汤”,目前手头无相关史料可循。我以为这可能与朱元璋“四菜一汤”的传说有关,当时公务接待标准的制定者也许认为,连历史上出生在淮北根据地上的朱皇帝都规定请客只能上“四菜一汤”,那么我们地方的公务接待也可以规定为“四菜一汤”。至于建国后不少地方党政机关将公务接待标准规定为“四菜一汤”,其原因我想是参照了国宴“四菜一汤”的标准来制定,而不是受到朱元璋“四菜一汤”传说的影响,也不是以淮北抗日根据地公务接待标准为参照物。但是,无论如何淮北抗日根据地都是开了地方党政机关公务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先河的,在党和政府廉政建设历史上应该写下精彩一笔。它证明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是有规矩可循的,是卓有成效的,淮北根据地的军政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当然,由于资料有限,我只能说淮北抗日根据“可能”开了地方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四菜一汤”先河,究竟淮北根据地是否首先规定了地方公务接待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还有待于方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赵连军,宿迁市纪委派驻纪检七组组长,宿迁市民政局、宿迁市民族宗教局、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