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浅议新四军在盐期间的廉政建设

浅议新四军在盐期间的廉政建设
唐  华


    一、新四军初到盐城的概况
    1940年10月10日,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的先头部队和新四军一支队的先头部队在盐城以南的白驹狮子口会师,随后一部分部队移师盐城驻防。11月17日,“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指挥部”在海安成立,11月23日,华中指挥部迁至盐城。随后,抗大五分校、鲁艺华中分院在盐城建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此时,盐城成为苏北抗日指挥中心。1941年2月,盐阜区党委成立。当时,盐阜区总面积约48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20万。新四军到达盐城后,开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到1942年底,盐阜区建立县委8个,区委41个,党支部296个,党小组659个,党员总数达4771人。其时,在我抗日民主政权领域的人口约170万,敌占区和伪化区人口约40万,在顽韩控制下的人口约11万,其余人口则在我边区和敌伪的共同影响下。
    抗日民主政权是新四军在盐城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新四军则是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巩固、壮大的有力保证。当时,我抗日民主政权面临着敌、伪、顽三方的尖锐对立,斗争形势十分严峻。1941年7月,敌伪对我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及其他领导机关相继撤离盐城,军部先迁至阜宁停翅港,1942年迁至盱眙黄花塘。留在盐城的战斗新四军主力部队主要有一师二旅四团、三师七旅一部分和盐城卫戍区领导下的地方部队。新四军其他主力部队有时过境作战,作过短暂停留。而一师二旅和三师七旅在盐城作战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二、盐城抗日民主政权的廉政建设工作
    盐城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首先抓干部队伍配备。盐城县委当时下辖14个区委,面临着财政给养、政权建设、武装斗争、团结抗日等许多重大难题,迫切需要一大批干部,县委从三个方面解决干部的来源,一是向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教导队陆续要来70多名干部,二是县委连续举办了两期民运干部训练班,培训了100多名干部;三是从抗大五分校毕业分配来的部分干部,还有刘少奇从皖东北带来的部分干部,这些干部均充实到各区乡政权,开展各项工作。
    抗日民主政权之所以能够巩固、发展和壮大,其根本的一条就是廉政,这也是和旧政权的根本区别。为使全体干部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县委经常地通过短期培训班组织干部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学习的著作有《共产党宣言》《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等,并明确提出学习要求,使广大干部了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还经常地开展整党整风学习、革命信念教育、党性修养教育。通过组织干部学习《中央关于延安干部教育的决定》、《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普遍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使得广大干部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盐阜区党委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条例,如《行政干部管理条例》、《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其中较为具体、全面地规定了惩治贪污、贿赂的标准。使各级干部按照条例严格要求、对照自己,从而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投身抗战。1941年4月7日,三区在北洋岸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到会的有地方绅士、参议员,乡区干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安排当前中心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清理救国公粮账目,开展反贪污斗争。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干部和群众吃住在一起,这样,群众对干部就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呼声。1942年5月,陈毅同志在盐阜区召开士绅、工农代表座谈会,请他们对根据地的干部工作等提出批评,深得广大群众拥护。
    1944年8月2日,盐城县委转发了新四军政治部关于“反贪污、算细账”的指示,要求在反贪污斗争中,坚持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开展反贪污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对个别贪污严重者可处以极刑。
    1944年9月2日,盐城县委召开整风再度动员大会,要求利用一周时间,县机关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整风。新四军及其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就是这样经常不断地开展各种廉政教育,使得广大干部和战士时时警钟长鸣,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以铁的手腕惩治贪污腐败
    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干部实行的是供给制。由于物资匮乏,当时干部和战士一律每天一斤粮、一斤青菜、三钱油、三钱盐,衣服鞋袜换季才发,生活十分清苦。有个别干部受不了清贫,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腐化起来。有个干部叫林守之,因其一脸麻子,人们均叫他“林麻子”,是广西人,出生贫苦,从小参加革命,战斗中很勇敢,是新四军东进过来的干部。1941年4月,林守之出任我抗日民主政权的楼王庄税务所所长。林麻子担任所长后不久,中了投机商人王某某的美人计,与其女儿勾搭成奸,利用手中权力,盗用大量公粮,进行贩卖布匹的不法活动。后因组织上将要调动林的工作,新老所长要进行交接,眼看问题就要败露。投机商人王某某为了掩盖罪行,唆使林守之杀害税务所唯一知情人-----管账的会计。一天晚,林诱骗会计到浴室洗澡,归途中,把会计引到无人的田边枪杀了会计,并埋尸于田埂。次日一早,林麻子就到处造谣,说会计问题严重,因交不出账目,便毁账卷款潜逃了,还亲自带人去抄会计的家。会计的妻子坚信自己的丈夫为人老实,即向政府申诉。九区区政府随即着手调查此案。发现两个疑点,一是案发前一天,区中队挂在墙上的一支驳壳枪不见了;二是事发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林麻子的老婆在河边洗衣服,并说昨晚不知他(指林麻子)干什么的,弄得衣服上尽是泥和血。不久,区中队又买回一支驳壳枪,号码正是该区中队丢失的那支。经追查,此枪原出自林之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林麻子不得不供认其罪行,在公审大会上,林交代了自己由一个共产党员堕落为杀人犯的思想演变过程,甘愿伏法。
    1941年4月13日,盐城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根据群众的检举告发,并经民运工作队调查核实,查明原四区区长王虎严重贪污渎职,召开公审大会,进行枪决;并撤销犯有贪污行为的六区区长范小天的区长职务。公审大会上,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说:“国民党政府无官不贪,但又官官相护,只有民主政府才能这么办。”
    据群众检举,五区某庄前任保长程位山有贪污行为。经该地农救会查究结果,该保长私吞去年夏季公粮六百余斤,又隐报自田六亩,替人隐报一顷余,并任取招待费一百七十多块。1942年4月21日,五区在该乡召开群众大会。会上,群众一致要求公开账目。该保长自知无理,在大会深悔其过,坦白承认错误,愿将公粮如数退出,并在全乡张贴标语,以示悔过自新。经过反贪污群众大会,农救会更加有威信了。斗争事实证明,惩治腐败,没有铁的手腕,就不能取信于民,政权也就不能发展、巩固。
    四、坚定革命信念,与叛变行为作坚决斗争
    只有清正廉洁,才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才能经得起艰苦岁月的考验。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敌、伪、顽一时势力强盛,斗争犬牙交错。少数人在参加革命前生活条件优厚,参加革命后经不住艰苦岁月的磨练,再加上敌人的威胁拉拢和利诱,最终叛变革命。原九区区长郭坤,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参加革命后,曾拉帮结派,县委发现其问题后曾给他严肃处分,但他并不以此为戒,反而怀恨在心。这时顽敌宋其余部暗中拉拢他,许以高官厚禄,1941年4月底,郭坤率九区区队叛变,并枪杀了区队指导员隽杰,还妄图夜袭距他驻地不远的县长贺希明同志,被我区队击溃。郭坤将其余部拉至楼王庄一带,公开打起了顽军“独立大队”的旗号,流窜在楼王庄一带。后我三师七旅十九团胡炳云部和地方武装一举攻克楼王庄,消灭了宋其余残部(宋本人逃窜),重建了我九区民主政权。
    1941年7月,敌伪对盐城进行了第一次大扫荡,盐城又沦陷敌手。为避敌锋芒,县抗日民主政府转移到农村,领导广大群众同敌人开展游击战争。一些本来就不愿意参加革命而被革命大潮卷入革命队伍的人,认为时机已到,便从革命队伍里分化出来。县抗日自卫总队在敌人扫荡后转移至串场河以西的龙冈、大冈一带,这支队伍因刚组建不久,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有的中队(如第十四中队)是国民党原地主武装改编过来的,仍由原头目领导。其时,县区领导虽对此有所了解,并派10多名青年服务团团员到该部去做改编工作。由于敌人扫荡形势变化,尚未来得及全面整顿,十四中队队长柏成香到便仓投敌,伪三十三师委任其营长之职,并指派其诱降我地方武装。柏暗中串通十三中队队长李恒顺等,于8月12日深夜,率四大队张金恒、卞兆仁、刘金荣等叛变,刺死十三中队指导员闵学国,抓捕了派去做改编工作的宣传队员9人,在解押往伍佑途中,队员徐冰、任佩芬不愿受辱,跳到河里,打算逃跑,不幸溺亡。
    五、新四军领导同志廉政风范的带头作用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廉政风范,是后世永远学习的榜样。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新四军领导同志在盐期间的廉政佳话,有口皆碑,千古流传。刘少奇住在仓头李时卓家,一天,警卫员不小心将李家的一把茶壶打碎了,刘少奇得知后立即叫警卫员上街去买来赔偿,李时卓坚决不收,说:“一把茶壶,就算我自己打的,还值得赔吗?”刘少奇再三讲这是我军的纪律,李说:“那么,我就将这茶壶赠送给首长吧,就当我一点心意。”刘少奇才收下,这把茶壶至今还存放在盐城博物馆内。代军长陈毅在盐期间,与当地的开明士绅关系极其融洽,经常征求他们对我军的建议和意见。尚庄镇包村的贫农尹相珠以贩卖耕牛为生,一次,牛行老板故意拖欠其牛款二十五个银元不还,尹相珠只好找到新四军,陈毅见他为人和善,便帮他讨回欠款。后来,一次敌人包围了陈毅的驻地,尹相珠得知后,立即牵来一头牛,让陈毅装成农民,骑在牛背上。尹相珠对陈毅说:“你是外地口音,千万不要开口说话,一切由我应付。”在通过敌人盘查时,敌人的岗哨问:“什么人?”尹答:“去高邮湖西替人家耕田的。”“牛背上是什么人?”“是我的表弟,今天来带我去的。”就这样,走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临别时,尹还給陈毅30块银元作盘费,陈拒不肯收,后考虑到部队的困难,即打了借条,日后偿还。
    1943年12月的一天,新四军一师过境,当夜,临时驻大冈镇龙灯村的群众家。当时,老百姓都很贫穷,驻地条件当然很艰苦。粟裕师长就住在一户贫农孙松林家的堂屋里,孙松林刚结婚第二天,听说是新四军师长来住,连忙将自己的新房让给粟师长住,粟裕一再谦让,孙和新娘再度表明自己要睡在南边的草屋里,就这样,粟师长在孙家住了3天。此后粟裕到东台三仓,住在一户农民家里,他的军马把这家农民的一棵果树啃了,粟师长坚持赔了果树,这段佳话一直流传在东台。
    由于领导同志的典范作用,深得民心,由此新四军深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面对凶恶的强敌,人民群众情愿舍弃自己的一切,也要保护新四军干部。一次,敌人下乡扫荡,民运女干部王长淮因有孕在身,不便转移,便留在三里桥一户农民家。敌人挨门逐户搜捕,当搜到这家时,这家妈妈说王是自己的女儿,偏巧这时她家女儿一脚跨进了家门,为了掩护新四军干部,老妈妈坚说不认识自己女儿,致使女儿当即被敌人枪杀了。新四军在盐城期间,爱民佳话,千古流传,鱼水之情说不完。(作者单位:盐都区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