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永不褪色的金茶花

永不褪色的金茶花
——二记融安县纪委书记覃俊 

 
  3月初的龙城,寒风凛冽,细雨纷飞。
  柳州市工人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躺着一位身材敦实却面色苍白的中年人。
  47岁的融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覃俊,鼻咽癌引发颈部动脉血管破裂,持续失血过万毫升,生命垂危。
  “覃书记病危!”消息传到融安县及覃俊曾工作过的融水苗族自治县,震惊的人们连夜冒雨赶来。病房、走廊及医院大门口围满了要帮忙护理的上百群众,医院怎么“撵”都“撵”不走。
  “覃书记没钱治病!”仅仅一天半时间,融安收到各界群众自愿捐款57万多元。
  “覃书记需要输血!”县里刚拟好的献血倡议书随后取消,因为数百名血型符合的群众早已整装待发。
  甚至,一个受到党纪处理的干部也发短信祝福他早日康复。
  一名普通纪委书记的病情,为何让那么多人如此牵肠挂肚?
  是他永当公仆、永葆本色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如果说傲霜的金茶花最能激励桔乡的斗志,那他就是凌顶怒放的那一朵
  3月20日,雨润烟浓,“桔乡”融安大山深处的金茶花在春寒之中怒放。经过医院不懈地抢救,昏迷14天的覃俊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我们把你最想见的人写在纸上,是的话你就眨眨眼。”医生在纸上把他妻子、儿子、亲属的名字一一列出,覃俊没有反应。
  “欧有光”,当司机名字出现在纸条上时,覃俊眼睛一亮,艰难地眨了眨眼。
  “为什么他醒来第一个要见的人不是我?”已经在监护室外换好衣服的妻子吴干枝泪如断线。
  “书记的意识肯定还停留在昏迷前。”长期跟随覃俊的欧有光对吴干枝的安慰随后得到了证实。覃俊心中记挂的是那场“法制宣传进万家”活动。3月5日虽然是周末,但一直到晚上11时,覃俊还在打电话给县司法局长交代注意事项。6日凌晨1时许,他突然口鼻喷血休克,命悬一线。
  “覃书记,你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好,你安心养病。”
  听到司机的话,覃俊沉沉睡去。这是3年来他睡得最长、最安稳的一觉。
  3年,对于百年人生,它是短暂的;1095天,对于一个和死神不断抗争的人来说,它是漫长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覃俊瞒着上级和同事,忍受剧烈病痛,将上级托付的重担一一挑起?
  2008年3月,经常咳嗽、流鼻血的覃俊,去到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查。“鼻咽癌”!诊断结果让覃俊沉默了许久。医生要求他马上住院治疗,但他推辞了。他恳求医生让他带处方回县医院治疗,放疗另外择期。
  回家路上,他严肃交代司机和随行的县医院院长:“这事仅限我们3个人知道,不许外传!”
  第一次去放疗,他善意地撒了个谎,说是到南宁培训学习。可回来之后,从他苍白的脸庞和脱落的头发,细心的妻子还是看出了端倪。他只好说出实情。妻子对他隐瞒病情感到不可理解。他说:“我是搞纪检工作的,别人拿礼品来探病,今后不好开展工作;而且,上级和同事去南宁慰问,会增加县里公车费用等开支。”
  尽管治疗后癌细胞得到完全控制,但放疗以及过度劳累引起的并发症使覃俊咳嗽、流鼻血的次数增加,严重时甚至每一口饭都要汤水泡开才能咽下。有时,清洁人员从他的废纸篓里能打扫出半篓带血纸巾。身边同事开始发觉他的身体不对劲,劝他到医院检查。他遮掩说,这是鼻炎引起的小毛病。
  去年,由于有关领导干部外出挂职,县里决定让覃俊兼管政法工作,并担任县维稳工作组组长。有人劝他:“你负责的纪检和矿山管理工作任务本身就很重了,为什么还扛这副重担?”他回答说:“稳定工作意义重大,既然领导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必须尽力做好。”
  今年3月2日,覃俊病倒的前4天,在县委书记周思泉严肃追问下,覃俊才说出实情,并请求为他保密。
  “为什么有病一直不说?”周思泉生气地问。
  “我不想给组织和同志们添麻烦。如果组织上知道了,会安排人到医院照顾我,影响单位工作;如果把我的工作分给其他领导,又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如果同事们知道了,到医院看我又花时间又花钱,还影响工作。”
  朴素的话语,闪耀着一名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坚定信念。当生命面对死亡的那一刻,覃俊本来可以退缩保命,但他选择了和死神抗争,和生命赛跑。
  如果说天地之间有杆秤,他就是老百姓心中的那颗准星
  头疼、流鼻血困扰着覃俊,严重时,他会因剧烈咳嗽而抽搐。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身兼数职的他。
  2009年9月3日,融安县浮石镇发生一起刑事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覃俊正在南宁接受放疗,当晚9时得知消息后不顾医生劝阻,拔掉针头,连夜赶回融安。值班护士小韦直摇头:“真是不要命了,怎么把工作看得比命还重?”
  到达事发地点已是次日凌晨4时。他顾不上歇一口气,立即和其他领导一起参与现场处置。由于处理公平公正,事态很快平息。
  2010年9月,县里立案查处一起经济窝案。涉案人员纷纷通过亲友、领导等关系找覃俊说情,均被他一一回绝。
  10月份的一天,覃俊接到一个电话后沉默了许久,最后“啪”的一声放下话筒,对身边县纪委副书记陈兰强说:“查!不管什么后台,一查到底!”这起案件很快水落石出,违纪人员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陈兰强说,覃俊任纪委书记5年来顶住了所有压力。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搞清楚证据就行,有什么事我顶着;进行案情分析时也从没听他说过一句某个案件需要关照之类的话;这5年全县查处的133件违法违纪案件,更没有任何一件因为有人打招呼而终止办案。
  覃俊也有“柔”的一面。对那些有违纪苗头或情节轻微的党员干部,覃俊重在教育,能不处分就尽量不处分,尽最大努力教育挽救。
  一次,某县直部门一领导到下属单位重复报销几百元电话费被群众举报。覃俊找他谈话,当事人非常惊慌,以为肯定要受处分了,领导也当不成了,极其懊悔。覃俊的耐心教育深深触动了当事人。鉴于当事人认错态度诚恳,又是初犯,覃俊当场表态:只要及时退出违纪款,写出深刻检查,可免予处分。当事人当场泪流满面。
  如果说满山的金茶花是大山抵挡风雪的底线,他就是永不褪色的那一朵
  “贪欲者,私己也,君子所戒。以我之贪,而人皆贪,谁将与贪?”覃俊的办公室里,醒目地悬挂着明代宋羽的一句名言。
  覃俊两次放疗,先后花费了25万元。捧着厚厚一叠医疗发票,妻子想拿去县医保中心报账。
  覃俊问:“家里还有钱吗?”为减轻他的思想包袱,妻子不敢讲实话,骗他说还有一点。其实妻子瞒着他,已向亲友们借了8万元钱。
  “还有就先别去报销。”听到覃俊的话,妻子的心一阵抽痛:老覃啊,这个时候还担心别人知道你的病情?
  今年3月6日,覃俊大出血送到医院抢救,家里竟然交不起住院押金,护送他的几个同事含泪凑了8000元钱。
  身为纪委书记,如果在别人送礼时“笑纳”一下,家里不会困窘至此。
  “要正人,先正己。”覃俊为了这个一贯坚持的操守,从没后悔。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木材外运须通过融安县境内。许多木材商为超标运输,想方设法通过覃俊的亲朋找其疏通一下,他严正拒绝,并劝说亲属朋友不要参与。
  在整治融安县河道非法采砂专项工作中,不少采砂业主利用金钱来诱惑执法人员。作为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覃俊对送钱的人一概拒之门外。
  对于一些亲友正常的礼尚往来,他都委婉拒绝,甚至家人购买的月饼、水果等,他都会仔细询问来源。“如果收了你们的红包,大家连朋友都没得做了。”他这样劝朋友。
  “家里没有谁能沾他一点光。”妻子说,她侄子大学毕业报考县里的公务员,笔试分数排名第二,和第一名仅差0.5分。
  “打声招呼,也许把握更大。”妻子小心翼翼地透露出这个念头。
  话刚到嘴边,就被覃俊打住:“凭自己本事,考得就上。”侄子落榜后,后来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考进了柳州一家商业银行。
  覃俊平日工作繁忙,难得归家。他病后,妻子不时开私家车从融水到融安去照顾他,来回花销不小。有一次实在没钱了,就想用他的油卡去加油,他却说:“这是公家的油卡,你没有油就不要过来。”
  儿子在柳州读高中,一次他恰巧出差南宁,妻子想叫儿子坐他的顺路车回校,他拒绝了:“我办公事要赶路,要送你自己送!”
  “有时觉得他太古板,甚至不近人情。” 吴干枝说:“但回头想想,公私分明,这是他做人的准则。”
  如果说“权利关”是一场理想和信念的测试,“金钱关”是一道本色和气节的考验,那么,面对人生答卷,覃俊用坚定果敢应战,用舍生忘死作答。病魔,能够侵袭他的躯体;利欲,却丝毫不能磨洗一名共产党员坚如磐石的信念。(记者 苏必庆 刘兴标 李旭东  通讯员 罗海长 谭凯兴)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