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沈阳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崔嘉林
(下)
金晓玲 

 
  大案、要案、难案、知名案,崔嘉林20年来查办了不少,但无论是贪污、受贿还是渎职、侵占,他办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看到有腐败分子任意践踏,我就非常气愤。 ”崔嘉林时刻牢记:只有忠实履行党赋予的神圣职责才能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每一次正义的伸张,就会增加一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对社会的信心”,一想到这些,崔嘉林的心里总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老百姓的利益绝不容侵犯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年来,让腐败分子“日子不好过”的崔嘉林,带给人民群众的是满腔热忱、浓浓暖意和实实在在的幸福。
  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过上舒心日子的沈北新区居民赵玉强、李文英老夫妇,把他们的幸福归功于崔嘉林。两位老人已年过六旬,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 1988年,老两口将他们的房子借给区内化工厂原行政处处长赵某居住,直到2000年老两口才突然发现,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赵某凭借与新城子区房产局原副局长曾某的特殊关系,竟将老两口的房子更改到赵某朋友名下。
  “赵某是处长,有权有势,这房子可怎么要回来? ”更让赵玉强老两口绝望的是,一切能够证明房产权属的真实档案全都找不到了! “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呢?黑的就可以说成白的,白的就可以说成黑的? ”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能带上患病的女儿四处反映情况。
  2008年3月,沈阳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接手此案。 “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绝不能袖手旁观。 ”经过分析,崔嘉林把案件突破口放在曾某身上。经过一番较量,曾某彻底败下阵来,不仅交待了其在任职期间的受贿问题,还交待了违规办理房证、帮助赵某霸占两位老人房产的全部事实。
  8年讨房,事实终于大白于天下,赵玉强老两口喜极而泣。现在,老房子动迁了,老两口搬进了亮堂、暖和的新楼房。老两口迁入新居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崔嘉林来家里坐一坐。
  办一案感动5000村民
  有人说,纪检干部最有“权”,调查谁,谁的政治生命可能就到头了,甚至命运从此改辙,获刑入狱。
  但在崔嘉林看来,纪检干部有的不是“权”,而是“力量”。这份力量来自于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来自于公平和正义。这股强大的力量,鼓舞、激励着崔嘉林和他的同事们努力为百姓做事、替群众撑腰。每当遇到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不管案情多复杂、当事人背景多深厚、遇到的问题多棘手,纪检干部都会义无反顾、百折不挠,直到查清案件,还社会以公道、还群众以公平。
  原沈阳市浑南新区浑河堡村是一个拥有5000多口人的大村。 2006年前后,这个曾经的富裕村却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不稳定村”。村民反映原村委会主任孙某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为此多次越级上访。 2006年1月,崔嘉林受命调查孙某的违纪违法行为。面对头顶着93项国际、国内以及省、市级各种“光环”的孙某,一场前所未有的较量悄然展开。
  崔嘉林带领同事排除干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经过近5个月的细致工作,工作组发现孙某违法违纪款物折合人民币高达5660万元,违纪违法事实触目惊心。此案查处后,追缴回来的5000多万元赃款和房产全部返还给村里。孙某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消息刚一传出,当地村民就迫不及待地放起鞭炮,还自发挂起“市纪委还我们一片晴天”的横幅。
  “这是我记得求情最多的一个案子,也是我查办过的涉及侵害人数最多的案子。 ”每当想起此案,崔嘉林都感觉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欠家人的只能退休之后再慢慢还
  “大爱”给社会,“小爱”给家庭。在崔嘉林的世界里,太多的爱给了群众、给了工作,所能留给生活和家庭的爱却太小太少了。
  因为患病,崔嘉林的父亲卧床8年之久,对父亲照顾太少是他心底永远的歉疚。2008年9月,正在查办某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某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时,崔嘉林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可当崔嘉林赶回家时,弥留之际的老父亲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握着老人渐渐冰冷的手,他泪如雨下。
  崔嘉林的爱人和3个弟弟都下岗在家,爱人做手工活贴补家用,大弟在家赋闲,二弟开了个小日杂店,三弟给人“拉脚”,但他从未想过托关系给家人安排工作。很多人不理解:只要你崔嘉林说句话,多少人找都找不着机会帮你这个忙,这还是难事吗?但崔嘉林说:“我不能这么做,也不可以这么做。 ”
  20多岁的女儿仅有的一次和父亲外出 “旅游”,竟然是3年前一起回老家。每提到这些,崔嘉林总说:“我欠家人的,只能退休之后再慢慢还了。”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崔嘉林只能把对家人的爱深藏在心底;而家人源源不断地给予他的理解和支持,默默地与他的这份“小爱”互动呼应。
  真爱无声,真水无香。在崔嘉林心里,群众和亲人没有区别,每一种爱都同样伟大。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