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写忠诚
铮铮铁骨写忠诚
——记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亭湖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副局长王珂
——记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亭湖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副局长王珂
他26年如一日,默默奋战在没有硝烟的反腐败战场第一线,从区检察院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副局长;他亲自接待的来信来访群众近千人次,亲手办的大要案件有数百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他在领导眼里是一位铁面办案心无私的“办案高手”,在同事眼中是一位铁心反腐志不移的“拼命三郎”,在群众眼里是铁血柔情民爱戴的“忠诚卫士”。他就是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盐城市亭湖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副局长王珂。
铁面办案心无私
王珂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他说:“无私才能无畏,满怀浩然正气,才能战胜邪气。”
初见王珂,白皙微胖的脸上戴一副秀气的近视眼镜,见人总是一脸微笑。大家往往会误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
但说腐败分子对王珂是闻风丧胆,一点也不夸张。他以不畏难案、擅办大案、敢办要案在盐城纪检监察系统闻名遐迩。
2010年5月中旬,新兴镇原党委副书记孟某受贿案的“两规”审查已经进入第8天。这起案件是孟某夫妻关系不睦,家属举报立案的。孟某在区纪委采取“两规”审查前,已做足了“功课”,和有关当事人建立起攻守同盟。审查期间,孟某消极对抗、妄图逃避法纪惩罚。案件突破异常困难,审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专案组同志非常着急,外界压力巨大。王珂作为分管案件检查工作的纪委常委,沉着冷静,不急不躁。他一面与孟某斗智斗勇,寻觅破绽;一面组织人员,展开深入细致的外围调查,固定证据。
5月20日晚,王珂再次端坐在孟某的面前,微笑却不失威严地跟他聊起了“家常”。他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句句像刀子一样,割在孟某的心上。不到10分钟,孟某大汗淋漓,不停地喝水,掩饰内心的恐惧。王珂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继续不慌不忙地旁敲侧击,点其要害、攻其软肋。1小时左右,孟某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当天夜里,孟某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主要违法违纪事实。
亭湖区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同志常说:“不管遇到多难啃的案件,只要有王书记坐阵,我们就充满必胜信心。”
其实,诸如孟某的案件还不是最难办的,更棘手的问题往往来自案件之外。盐城市区是从城关镇发展起来的中小城市,三五人聊天,三代之类不是亲戚就是熟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王珂,在办案过程中常常承受来自亲朋好友,还有老领导、老熟人的各种压力,这种压力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让他在办案时备受煎熬和考验。
2003年,有群众举报区民政局有人涉嫌贪污,区纪委立即组织立案调查。案件当事人找出多方人员说情打招呼,希望网开一面。王珂动情地跟说情人说:“查,是挽救他,不至于越陷越深,他即使不理解,我也只好得罪他了;不查,我自己就是犯罪,就会得罪全区人民。”
铿锵有力的回答,让说情者无地自容。经调查,该案共移送司法处理4人,涉案金额72.8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铁心反腐志不移
“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客观公正是对案件审查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纪检监察部门执纪办案的灵魂所在。”王珂经常对他的办案团队这样说。
反腐败工作性质特殊、任务繁重、容易得罪人,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风险系数较高的职业。
但只要案件调查任务上肩,他立即身先士卒,忘我投入。在“两规”案件审查期间,他一天至少18个小时面对审查监控电脑,特别是到案件僵持阶段,他更是全天侯注视,反复审视谈话录像,分析审查人员与当事人的谈话内容,观察当事人的面部细微变化,揣摩当事人瞬间心理波动,抓住动情点、找准突破点、直击致命点,一举击溃心理防线。
2010年8月,市纪委、市检察院将步凤镇原党委书记戴某受贿渎职案移交亭湖区纪委办理,这又是一个十分难啃的硬骨头。案件涉及问题时间跨度长、情节复杂。当事人又心存侥幸,拒不配合。王珂亲自带领专案组同志认真研究调查方案,深入开展外围调查,24小时吃住在办案点,从立案、突破到移送检察机关仅用一个月时间。
王珂在区纪委检查一条线的10年时间内,亲自主办的大要案件110起,无一件不是历经周折的。王珂有时也和同事开玩笑说:“每进行一次‘两规’审查,我们办案人员都得蜕层皮、掉几斤肉。”幽默的谈笑中还是流露出办案工作的艰辛。
其实,王珂有很多机会到常人眼中更有前途的其他岗位去工作。譬如,2001年从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的岗位上出来,他完全可以不选择纪检监察室的岗位;2003年从区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提拔为区纪委常委时,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要求离开纪委或办案第一线。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自己钟爱事业的念头。
王珂的儿子王玉洋今年已大三了。他说:“从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爸爸从没有参加过家长会。一般都是妈妈参加,偶尔妈妈也忙,只好我亲自代劳。”
王珂的爱人说:“他一上案件就像变了一个人,在办案点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家中的事情从不知道操心。”
王珂自己却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案件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怕苦怕累、怕得罪人,就不要干纪检监察工作。”
他在纪检监察办案第一线工作10年来,主办的无论是大案、要案,还是一些较小的案件,件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无一起推倒重查的“夹生案”,更无冤假错案。
铁血柔情民爱戴
不因非受理范围而不管、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难而退避、不因得失而取舍。这是王珂工工整整写在“信访接待记录簿”扉页上的座右铭,也是他分管信访工作多年的主要心得体会。
一些群众经常直接写信给王珂反映问题,他从不推诿,坚决做到反映问题及时受理,及时签批,重大信访问题亲自接待,亲自调查处理。他对涉及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格外重视。王珂经常跟信访室同志说:“群众反映的问题,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是有道理的,我们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
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王珂常常忍不住拍案而起,坚决说“不”。2007年8月,群众信访反映某村原村干部浦某某、陈某某隐瞒截留、坐支社会抚养费问题。他不仅热情接待了信访群众,还迅速做出“严肃查处,及时反馈结果”的批示。很快就查实了该村原支部书记、会计辅导员隐瞒截留坐支社会抚养费12.43万元的问题,浦某某、陈某某分别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镇党委按组织程序,免去浦某某的村支部书记职务,积极追回群众该得的经济利益,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对弱势群体,王珂更是竭尽所能,尽力解决难题。张奎荣是步凤镇友权村人,老婆、儿子都是残疾人,生活没有着落。2007年1月,王珂到该村“下访问廉”时,无意中了解到老张的家庭情况。回单位向领导汇报并得到支持后,他立即和信访室的同志一起,带着大米、豆油和慰问金等,到老张家慰问。随后,又与区民政、残联等部门和所在的镇、村协调,帮助老张家解决农村低保等问题。自从结下这门“穷亲戚”,王珂每逢春节都要带着年货和慰问金,到张家看看,帮老张出出点子,筹划上一些力所能及的致富项目。老张经常跟乡邻说:“多亏区纪委的王常委,不然这日子不知道怎么往下过呢!”
王珂同志还经常深入基层,积极下访问廉,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廉政直通车”、“访民问廉村村行”、“驻村巡访联系点”、“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等不同主题的下访活动,以真情关怀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全区纪检监察信访总量、越级信访、重复信访3项指标连续五年呈下降态势。
当王珂作为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候选人上报公示时,他却连连婉拒:没有区委、区纪委领导集体做坚强后盾,没有同志们的鼎力支持,我什么事也办不成,要表彰就表彰第一线的同志吧。
一片丹心铸纪魂,秉公执纪写华章。王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