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大爱人生“四季歌”

大爱人生“四季歌”
——记中建五局土木公司陈超英同志

  6月14日,是陈超英作为湖南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接受组织考察的日子,委派他人去衡阳慰问职工家属理由充分。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派下面的人去做的,很多事情是可以明天或者后天去做的,但陈超英都要自己去做,都要马上去做。13日下午她出发了,往返8个小时的车程是那么漫长,谁都没有想到就是在这个暴雨滂沱的深夜,她的生命会随着一声“慢点”的呼喊,咔然而止……
  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位热心肠的“大姐”“用命工作”的方式,也习惯了被她的热情、热心包裹着的幸福。她这突然一走,大家都不习惯了:她真的走了么?她在的时候,就像是空气,无滋无味地包围着大家,人们已经习惯了享受有她所带来的一切;直到她走了,人们才猛然惊醒:原来没有空气的日子,是这么的难过!
  过往的点点滴滴,引爆了整个中建五局对这位“好人”的追念之情。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党委书记周勇表示:陈超英同志是五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是五局“信·和”主流文化的忠实实践者,是正确处理“四组关系”的模范典型人物。五局正组织掀起向陈超英同志学习、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的热潮。
  她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每一颗奋发向上的心……
     ——对同志,她如春天般温暖宜人
  6月14日,井湾子南以南的中建五局大楼前一片阴霾,运载陈超英、阳师傅的灵车缓缓经过,黑压压的人群伫立路边,悲咽失声。清洁工吕春林动手术后才两天,闻讯赶到公司,痛哭流涕!她说:“陈书记她根本就不像领导,她是我的姐妹,我们俩是大妖和小妖”。原来年龄相仿的她们,平日相处时候多,又都爱美,于是就互相调侃为“大妖精”“小妖精”了。与她同事30多年的土木公司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主管杨湧在福建听到噩耗哭了:“怪我们的超英书记,只知道关心爱护别人,为什么从来就不爱惜自己!”广西分公司华南城工地大门前,项目部小王哭泣着问马鸿:“听说陈阿姨走了?是真的吗?”她默默的点点头;项目部罗经理打电话来向马鸿求证,她对着手机无法言语,罗说了句:“怎么是她?舍不得啊!”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啊?局领导、公司班子成员们都呼她:“大姐”、年轻的员工们喊她:“阿姨”,大家被她唠叨至烦了,又会亲昵地叫她一声:“陈娭毑”! 作为土木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超英始终是站在各种矛盾的最顶端。处理企业下岗分流期间员工问题,她见识过堵门、跳楼的;遭遇过朝她扔烟头、泼开水的……但她始终坚持阳光操作,规则至上;现在企业腾飞了,还是会有一些爱上访、爱找组织解决困难的人员,她仍不厌其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公家不能解决的,她多次私人自掏腰包为困难职工解围。武汉、云南、广西......土木公司各分公司所在地,陈超英每年有两百多天都是奔波在个个建筑项目的工地上,几乎没有一个节假日在家里过。她总说:员工离家这么远,越是节日越想家,一定要让大家在项目部体会到家的温暖。每次她还总不忘给工地上的员工们捎上一点吃的、用的,她以女性领导独特的细腻,赢得了所有员工的一致拥戴。
  2002年4月,江南小雨纷飞,滋润着三湘大地,当时土木公司还叫五公司,工会副主席陈超英一日来到车站北路三湘大楼工地检查工作。孙锴第一次有机会靠近陈姐,他羞羞地在陈姐耳边低语:“陈主席,我结婚快五年了,小孩三岁多了,来长沙一年了,一家人就住在工地,能否......?”话没说完,陈姐抬起头,半带疑惑的神色:“你怎不早说呢?”她下午马上回了机关找当时五公司总经理谭立新反映情况。两天后的一个清晨,单位通知小孙回机关办相关手续,物管公司陈经理问小孙:“你是陈主席亲戚吗?她几乎每天早上一上班就给我一个电话,晚上又来一个要求照顾你!”2008年,孙锴一家搬入120平米的新房,他马上把这喜讯告诉了陈姐。陈超英一脸的灿烂:“恭喜,乔迁吉祥,有付出就有回报!好好干,再换大的。”2011年6月15日,陈超英过世后的第二日,孙锴第一次去陈姐家看望,他惊讶的发现这位老领导的家在长沙城最北端的湖南广电职工宿舍金鹰小区内,与她上班的长沙城最南端的中建五局大楼相距至少1、2个小时的车程;她所住的这套需爬梯子的老宿舍面积才80平米,二居室而矣,堪称“陋室”。
  公司审计部主管虢乐之心痛地说:“超英就是这样,别人有什么事,只要她听说了就要管到底、帮到底,唯独忘了自己。”作为一直分管公司物业的主要领导,多年来,她解决了众多员工福利分房的问题,尽管自己家住15公里以外,经常以办公室为家,但她从没有给自己找间午休的房间;她主管人力资源工作,但从来没有给自己的亲戚安排过一个工作岗位;2010年她买了车,老公开车接送她,按规定的车补,她却一直不要。她说自己没有驾驶证,按规定就没有补贴;可按规定班子成员出差是可以住单间的,她只要同行有女同志,就与别人同住,为单位省房费。
  闻听陈超英离世的消息,公司离休老干李心传打电话到土木公司总部,说一定要送一个花圈给陈书记。一直以来,脾气不大好的李老遇上一点点事,都喜欢找组织,每次他都能在陈书记这里找到心灵的慰藉。这么多年来一来二往的,大家都觉得他把陈书记当成女儿了:每次打电话到办公室,都问“陈书记在家吗?”电话里,李老几度大哭。
    ——对事业,她如夏天般热情似火
  三十四载的辛勤工作,超英同志从一名机械维修工人成长为土木公司主要领导,经历了多少磨难,洒下了多少汗水!
  1、三任领导搭班子,个个夸她“好搭档”!
  土木公司总经理旷庆华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6月13日21点54分,陈超英还在打电话提醒正在福建出差的他去武汉见业主时,要请局相关领导出席。但就在当晚22点40分,他再给超英书记打电话时,电话就打不通了。
  土木公司前任董事长、现中建五局副总经理姚子辉也是在22点后还接到过她对湖北武当山项目进行工作安排电话的人,24点,噩耗传来,本来安排第二天去深圳出差的他立即驱车赶往事故现场。
  前五公司总经理,现中建五局副总经理谭立新问此凶讯,哭悼超英:“太突然了,太不可思议了,你怎么能招呼都没有打就这么去了呢,我要喊你,但已哽咽;我想叫你,但已泣不成声;我的脑袋一片空白,我的身体一阵昏眩。超英啊,我的战友!”
  她生前所在的单位——原中建五局五公司,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困难企业。为了寻找生存出路,职工们上下求索、多种经营,创办各种企业企业:有门窗厂、装饰厂、麻纺厂、油漆厂、家具厂、地砖厂、印刷厂、农场……这些项目鲜有成功,有的还未上马,就已倒闭,反而花了不少冤枉钱。2003年,鲁贵卿临危受命来到中建五局,新一届班子走马上任,在“信·和”主流文化的引领下,整个五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气回到了五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陈超英看到了希望,她压抑已久的激情在五局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短短八年时间,通过三届班子的努力,他们坚定不移的按照局重组专业化资源的发展之路,现已成为全局综合实力最强的子公司。
  在金沙江畔边悬崖绝壁的半山腰上修建的水绥公路,超英去了不下8次;在非洲刚果(布)的原始森林里修的公路项目,超英同志也去了不下3次。6月12日,很多人都接到了她也发给了姚子辉的这条短信:水绥路施工难度最大的卡房两座大桥于6月11日晚24时整准时架设与吊装完成,三项目水富至绥江路段率先全线贯通!土木员工为土木人争了光!敢于打硬战的作风再次得到体现。姚子辉感叹地说:“哪里越艰苦,她去那里就越多。我都没有她去那些现场多,何况她还是一个女同志!”
  在旷庆华“一战成名”的长沙营盘路年嘉湖隧道施工的工地上,陈超英几乎每晚都要到项目上来,给工人们带水果、带吃的,为男同胞们洗衣服。时任工程总指挥的他在工地上足足走破了5双鞋,每双都是陈超英亲自去商店为他购买的。旷庆华说:“我这个典型完全就是她树起来的。做工程时,在背后推起我们走的就是她;做完工程后,到处总结推广我们经验的又是她!”旷庆华还记得,6月初云南分公司出了个麻烦事,9日陈超英还和他一道在云南出差,突然接到一个业主电话,需要第二天立即见面。因为航班只能隔天飞,为了能及时从偏僻的水绥工地赶去见业主,他们当即决定搭乘当地速度只有40公里每小时的一趟火车前往。超英年纪大,又是女同志,旷总怕她受不了,要她乘坐第二天的飞机,晚点没关系。超英坚决不同意,硬是和大家一起挤火车赶了过去。
  2、忘情投入工作,她从来不知疲倦
  凌晨,漆黑的办公楼里透着一丝亮光,顺着灯光寻去,便发现了这位巾帼女“超人”忙碌的身影。走进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叠放在墙角的折叠床。她家住在广电,与单位相隔15公里远,多少个夜晚,这张折叠床就陪伴着这位年逾50的女“超人”度过一个个孤寂的夜晚。困了,办公桌上打个盹;实在累了,折叠床上躺两个小时,天便亮了。员工们说起她时,眼睛湿润了:“她工作起来就不要命,经常是在办公室眯两个小时顶一晚,吃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常常是刚端上饭碗就接一个电话走了,本来就消瘦的她现在脸都凹进去了,真叫人心疼啊!”
  土木公司第一个海外工程项目是西非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公司外派公路建设参战员工包括农民工近300余人远赴非洲。她每年至少一次去海外慰问,2010年去的时候,陈超英的行李不包括小件行李,光送给刚果(布)儿童的服装,文体学习用品、机械配件就有15个大编织包。到达项目之后,同行的同事还没倒过时差,她就有说有笑地为项目员工包饺子了,晚上还精神百倍地给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疟疾在国内几乎灭迹,但在非洲是常见病,陈超英跑疾控中心和周边县市联系采购青蒿素针剂,空运发往刚果(布)项目;一到国内的传统节日,她就发空运送去月饼、粽子、梅菜扣肉……;身居异国,海外员工生活单调,又是陈超英给他们送去了三套卡拉OK音响器材,让他们工作之余唱上一曲,驱走思乡之苦;海外员工家属个个都有陈超英的手机号码,这是她特意留个海外员工家属的。正因为有这么热心、细心和关怀备至的好大姐、好领导,如今海外员工安心坚守施工一线,个个家庭稳定。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将企业党群工作视作摆设,党群工作者没有地位。陈超英常对党群干部说:“有为才有位。只要做出了贡献,领导自然会认可我们!”针对武汉公司市场形势多年低迷的现状,2007年,陈超英精心策划在武汉公司举行了一场项目文化节活动,宣传五局、宣传五局企业文化,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武汉公司借着这股东风从此走出低谷,成为五局的明星区域;2009年,陈超英得知南宁南湖隧道项目生产任务重、履约压力大,组织在项目开展了一场以履约为主题的项目文化节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参战人员的斗志,奋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工期目标;2010年,陈超英又将项目文化节搬到了海外,成为国内首例在非洲成功举办项目文化节的企业,当地民众反响热烈,推动了项目与当地社会的融合,项目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可以说,项目文化节开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焕然一新,哪里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哪里就有新的发展。
  在建筑施工这个充满了男性荷尔蒙味道的行当里,女性通常只作为“陪衬”“鸡肋”存在着。在中建五局,陈超英却打破了这种定势,用女性柔弱的臂膀,刚强地顶起了半边天。为提高履约能力,她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成立“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队”,抓时间、抢进度,公司的履约能力大幅提升;为降低成本,她推行降本增效活动,提升施工中的科技含量,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她创新企业文化,2004年以来,土木公司连续七年在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项目文化节活动,以此促进和谐,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她启动了“情系工友千万家行动”,在全国率先创立农民工夜校女工分校,至今已在50余个项目开办分校;她积极履行一个国企的社会责任,创立了农民工夜校女工分校,先后在50余个项目开办分校,全司共建“巾帼建功示范岗”128个;在抗震、抗冰、抗旱救灾和捐助希望小学等方面,都积极出力,自己还先后资助了21名失学少年……哪一样,她都不甘人后、不遗余力。
  中建五局的发展给了陈超英做事的平台,也给了她成长的机会和待遇的提高,她的感恩之情总是溢于言表,而这颗感恩的心,也给了她奉献企业的无穷动力。53岁,已经到了班子成员退居二线的年龄,人们都舍不得浑身激情、“一个顶三”的她离开工作岗位,她几次提出是否离开,都被上司婉言拒绝了,这也使得她成了五局上下唯一一名“超龄服役”的分公司班子成员。
    ——对小字辈,她如秋天般无私奉献
  2003年以来,在鲁贵卿局长“清用并举、以用为主”的方针指导下,中建五局将理顺劳动关系与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全局累计流出人员近6000人,流入人员近7000人,累计涉及10000多人的内部“大换血”,破解了国企冗员多的世界性难题。“新五局”一万多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2岁。一方面,人才队伍活力无限,团队战斗力所向披靡;但另一方面,年轻人占大头,各个方面经验不足,“老师傅”们带“徒弟”的压力好大!为了是年轻人得到迅速提升,一大批陈超英似地“老师傅”献出了更多的工作时间、献出了更多精力心血,让年轻人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许多年轻人在别的企业锻炼十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达到的职业高度,在“新五局”也许就是三、五年的事。
  广西分公司80后工会主席舒燕就是陈超英一手培养提拔上来的年轻人。2003年参加工作的她第一次认识陈书记,就是在广西公司的食堂里,吃她给大家做的苦瓜丁炒鸡蛋、饺子、清水面,小舒说:“陈阿姨做的菜真好吃,到现在这道菜仍是广西公司食堂里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2010年10月,舒燕和超英书记一起到钦州高速公路九标工地上看望员工,陈超英又像平时一样拖了一车的西瓜、老干妈什么的,带给工人们吃。舒燕善意地提醒她:“路不好走,还是别带东西,人过去就行了。”陈超英说:“东西一定要带!山里面修路的职工到最近的镇上买个东西,都要开40分钟车,大家一呆就是两三年,买东西好难!”山路并不好走,半路上车就被卡住了,推都推不动,陈超英就和司机、小舒一起把一个个西瓜、一箱箱老干妈搬下来,把车推过烂路后,又将一个个西瓜、一箱箱老干妈再搬回去。西瓜运到项目工地上已经是下午6点多,她们吃晚饭又沿着漆黑的山路继续到另外一个工地送西瓜、搞慰问去了。
  如此拼命工作,哪有干不干好的事?广西分公司这几年由无到有,成为土木公司内实力最强的地区分公司,分公司两任总经理都成为土木公司“一把手”,都与这种“拼命三郎”精神密不可分。舒燕也得到了陈书记的“真传”,工会工作、党群工作、企业文化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每年当地主要媒体对该公司的报道达4、50次之多。
  作为土木公司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同志,她不知疲倦的工作激情、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影响和激励着一大帮年轻人,青年职工都拿她当榜样,希望自己像她一样不怕辛苦地工作,心态美好地生活。
  捧着陈书记生前送给自己的丝巾,云南分公司的郑金华不禁泪如雨下;而刘欢脑子里出现的是她穿着红裙子、高跟靴子在办公室穿梭的身影。那么清晰的身影怎么能就那样从此在我们的世界消失呢?“陈阿姨,你送给我们的丝巾我们配上工作服佩戴简直漂亮得不得了,还在说下一次公司领导来检查,我们姐妹们都要戴着那丝巾给您观赏呢!”
  刚果工地上,大龄青年高仁武伤感地说:“陈阿姨特别关心我们这些大龄适婚青年,她很乐意为大家做月老、牵红线,还承诺一定要在刚果布为青年们举办一场集体婚礼,为大家做证婚人呢!”
    ——对亲人,她如冬天般爱得深沉
  超英的离去,犹如晴天霹雳!她的画家丈夫宁建国泪眼婆娑:超英在单位是好职工,好领导,在我们家也是好母亲、好媳妇!
  娇瘦的她佝偻着后背,扛几个大包的身影已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久的回忆。她的行囊总是满满的,背带浸得透湿:去的时候,她背的是慰问员工们的湖南特产;回来的时候,沉甸甸的行囊就里换上了为家乡的亲人、朋友、同事们带回的当地土特产。宁建国说:“家里这些花花草草、石头、木雕都是她背回来的,每次出差,我父母、兄弟姐妹、她妹妹,礼物都是人手一份!过去我总怪她干吗背这么多东西,给点钱不好得多吗?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些东西多温馨!
  1958年,祖籍福建泉州的陈超英、陈赛美双胞胎姐妹出生在首都北京。在中国新闻社的大院内,这是一个夫妻文化差距特别大的家庭:丈夫是爱国华侨、著名摄影家,妻子却是目不识丁的清洁工,但当别人问起妈妈的职业,这家里所有的人都会骄傲地说:我妈妈是清洁工!因为在家里,爸爸妈妈都是那么的平等、和谐、恩爱,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头子一辈子追求进步,苛己甚严,直到退休那年,才庄严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之下,陈家五姊妹个个勤劳朴实、善良低调,作为长姐的超英,更是勇于承责、热心助人、积极进取的典范。1969年,中国新闻社撤销,陈秀全下放江西省进贤县农场劳动。1973年,各省图片社成立需要人,陈秀全本可以回老家福建,但追求进步的他毅然选择了到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省图片社工作,超英、赛美姐妹从此与长沙结了缘。
  1976年,陈超英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爱劳动、积极要求进步的她很快就成了这群年轻人的领头兵,担任起了知青农场副场长。爱好美术的宁建国,是这群小青年中的自由分子,不出工就出去写生,经常受到陈超英的帮助和教育。当年的小宁注意到:这个女孩子真的很善良,她不但用语言做思想政治工作,还经常帮大家洗衣服;出身于华侨家庭的她,生活条件好,经常会从家里拿一些好吃的东西来给大家一起吃。帮助教育的次数多了,这两颗年轻的心就渐渐走近了。
  婚后的日子是漫长而平淡的,但超英对婆家的哪个好,连宁建国自己都自愧不如:无论是读书还是当兵,宁建国在家不在家的日子,陈超英都去宁家做家务。小孩子出生后,公婆帮忙带孩子,陈超英觉得非常感恩,当时麻纺厂的效益又不好,陈超英感觉无以为报,变着法子把娘家带来的戒指融成一对耳环送给了婆婆。随着中建五局的崛起,这几年超英的收入越来越好,她更是不计回报地对亲人好!婆婆公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收入又不高,每次住院都是超英结账;宁建国的兄弟姊妹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为了不让他们感觉为难,超英逢年过节给老人打红包都是瞒着他们悄悄给。
  一想到超英就流泪的宁建国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及时珍惜身边人!珍惜自己爱的人!”他悔恨自己的每一点粗心、每一点粗暴,恨不得生命能够再来一次,让自己能够弥补上这份遗憾。他说:“超英要能活到60岁退休也好,我还要带她去郊游写生啊!哪怕她能再多活几个月,看到儿子的大学通知书也好啊!”
  灵堂前,陈超英那一抹灿烂的笑容如花绽放着。她的心灵像山里的泉水一样清澈,能与她相伴,四季都是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