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陈全
民意,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这一点,再次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熟悉的字眼,同样是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强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报告还就此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诚哉斯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做好反腐倡廉工作,都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
我们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像水草滋生蔓延和泥沙不断堆积一样,污染了河塘,消耗掉水中的氧气,既伤了“水”,也伤了“鱼”。因此,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关注、及时解决,如此,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密切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内经》有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同样的道理,当前,无论是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着眼,很多问题都应该提前处理,以防止小问题变成大毛病。党风好不好,政风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直接。很多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都可以从群众的反映中发现线索。比如,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多占住房、选人用人不公开、公车腐败等等问题,在上级机关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群众早已议论纷纷。如果,我们对这些声音不加重视,便会失去解决问题的良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去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实抓好。
如何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呢?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转变作风,畅通渠道“开门接访”,深入基层主动下访。只有和群众交朋友,群众才能讲真话。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当前,物质条件的改善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比如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和网上论坛等等,这些地方往往是民意的汇聚点,是了解“街谈巷议”的好场所。第三,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群众反映的很多事情也许看起来是小事,但一件件小事的解决,换来的会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