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用人腐败,公信度是一面镜子

 
用人腐败,公信度是一面镜子
 
□雄风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在各地各级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人的素质至关重要。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回避地存在着用人腐败的现象,不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而且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高度重视。
  用人腐败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高。分析这个公信度的问题,笔者认为,根子还在手中握有选人用人权的领导干部身上。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提拔带病干部。一些干部在原岗位就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可组织上在考察干部时由于视听面窄,被考察对象的问题被掩饰,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其在新岗位上旧病复发;二是重用跑送干部。一些干部信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既跑又送,提拔调动”,善于迎合领导的心理,你喜欢什么,他就想方设法满足你,于是“跑、送”成了风气。三是喜欢用圈内和身边的人。认为经常和自己交往的干部、身边的干部知根知底,最信得过,重用这些干部靠得住,工作上可以撑起,纵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过分的迁就,导致属下放任自流,肆无忌惮。四是用了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没有真本事的小人。一些干部整天跟在领导身后,围着领导屁股转,目的就是讨领导欢心,最终得到棒棒糖吃。五是搞一言堂,个别人说了算。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比较强势,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坚持提拔自己顺眼但综合素质却不怎么好的干部,导致被提拔对象难以胜任新的工作,铺下烂摊子,甚至弄出违法乱纪的问题。六是要么长期不交流,要么交流尽是到好单位。这样骄纵下的干部,有朝一日交流到不好的单位,他的心态就变了,认为领导和组织对不住他,于是思想消极,自暴自弃。七是用了原则性不强的干部。一些干部为了不得罪领导,于是随声附和,唯唯诺诺,讨了领导的喜欢,得到了乌纱帽,到头来却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八是为了解决待遇,降低选人用人标准,提拔了一些素质欠佳、有争议的干部。九是突击调整、火线提拔干部,只看干部一时的表现,而忽视了干部一贯的表现,导致整体评价偏差,有失公允。
  今年是换届之年。为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选好人用好人,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配齐配强各地各级领导班子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有本事的人有用武之地,有舞台;让老实人不吃亏,有平台;让没本事的人断了混混之路,靠边站。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