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党员干部要“心灵环保”

 
党员干部要“心灵环保” 
方敬杰


   压力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党员干部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来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压力的影响,个别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但制约着自身素质的提高,还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水平。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万种智慧都更有力量。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学会加强心理危机自我干预,消除或舒缓负面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心态,不断净化内心世界,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智。
   以虔诚之心坚守信念。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遇到的诱惑明显增多,经受的考验更加严峻。实践证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相反,如果背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上就会蜕化变质,经济上就会贪得无厌,生活上就会腐化堕落。对此,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不懈地改造主观世界,校正人生坐标,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定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在遇到挫折时,就不会一蹶不振,随波逐流,不会以失败告终,而是能够一往无前。
   以坚强之心笑对压力。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有的压力源自岗位职责,推卸不掉、逃避不了。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实践证明,事物的发展变化、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外界的压力。“当干部就要做到困难面前难不倒,压力面前吓不倒,成绩面前夸不倒。”这是吴仁宝经常与华西村干部们共勉的一句话,也是他带领干部群众成就非凡事业的成功法宝。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善于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客观现实,争取工作主动权。必要时,还要适度进行自我加压,自己给自己定任务指标,使自身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增强抗压能力。
   以淡泊之心看待名利。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问题。他们对任期内能否多出、快出政绩考虑多,对单位长远建设、科学发展考虑少;对个人的得失考虑多,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少。一旦个人愿望落空,就怨天尤人,郁郁而不可终日,甚至失去理智而做出蠢事来。林则徐说过: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党员干部应努力克制和抛弃过多的私欲,留一缕阳光在心间,把不必要的忧愁顾虑从内心深处驱逐出去,身心愉快、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干好本职工作。付出终会有回报,这样不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往往能不经意地收获许多成功,从而带来治疗心灵创伤的奇迹。
   只有内心充满阳光,才会心里宁静、心花绽放。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