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域外扫描

澳大利亚政府推行办事公开简述

 
澳大利亚政府推行办事公开简述 
 
 

 
   前不久,我们对澳大利亚联邦及部分州廉政制度建设进行深入考察。总的看,澳大利亚廉政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廉政体系设置和廉政法制建设较为完备,一些经验尤其是政府推行办事公开的做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所有适合澳联邦政府的服务都实现了互联网传递”
  
  早在1972年,澳大利亚海关服务署就引入了通关文件申报自动化系统;1993年,澳大利亚启动了国家信息基础架构工程(NII),旨在建设网络化的服务型政府;2000年,联邦政府组织实施了“政府在线”工程,核心目标是开发更多、更好的一体化电子服务,打破政府部门在行政权限和组织机构上的屏障,以公民、企业的需求为中心提供服务。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形成由在线服务委员会、联邦政府信息管理战略委员会、联邦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和联邦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组成的政府电子政务机构,并下辖信息服务、办事服务、电子商务等三大系统。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澳大利亚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做到了“所有适合澳联邦政府的服务都实现了互联网传递”,并有效整合了联邦、州、市三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服务。
  
  不涉密的部门和行政行为、行政档案对社会公众开放
  
  政务公开、透明行政是把政府行为置于“阳光”下的最好办法。澳大利亚三级政府均要求将不涉密的部门和行政行为、行政档案对社会公众开放,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媒体和反对党的监督。如昆士兰州第一产业部管理的农业投资项目,从投资计划、投资额度、项目进展到项目评估验收等运作程序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个投资项目都有财务报告,每季度有项目进展情况报告,随时接受主管部门、出资者、管理者、项目负责人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能够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即时公开,鼓励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如新南威尔士州彭里斯市政厅制定政策、分配资源等均与社区居民进行广泛沟通,制定战略规划、城市规划等均向公众公示,并鼓励公众以博客、电邮、论坛等形式积极参与,执行情况每周在当地报纸“市长专栏”上公布,每季度向居民发出通报。同时,澳大利亚法律还规定,各州州长及其内阁成员、议员每年都要进行财产申报,收到的礼品要登记上交。
  
  “不怕通报,就怕见报”
  
  舆论监督是现代反腐的有力手段。“不怕通报,就怕见报”,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在澳大利亚,上至联邦政府部门负责人、市长,下至警察,大到行贿受贿、执法犯法,小到官员酒后驾车,一旦被媒体将事实公开,即快速传播。媒体的覆盖面广,而且往往揭露深刻、导向明显。在巨大的社会公众舆论压力之下,政府、监督机构和司法机构都势必高度关注,秉公办事、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同时,反对党的监督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大到国家政策、国防外交,小到公务员的出差凭证,有无公款接待、公车私用,等等,均受到反对党的严密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反对党就会抓住不放,通过媒体大造舆论,公开向执政党施压。
  
  把投诉视为“获取反馈及改善服务的重要机制”
  
  联邦和州两级都设立了监察专员办公室(Ombudsman),以方便和鼓励公民在“感到自己受到来自公共机构或其所属人员不公正对待时”进行投诉,把投诉视为“获取反馈及改善服务的重要机制”。

  在联邦调查政府官员舞弊办公室的简介上清晰地注明:“所有调查均予以保密而且免费。”除用英语投诉外,昆士兰州监察专员办公室还为公民提供了包括中文在内的12种语言的翻译服务,并申明,“作为独立机构,我们保持行事不偏不倚,对此您完全可以放心”。监察专员负责审查问题、解决问题和纠正错误。监察专员在向被投诉单位提出改进意见后,如不被采纳,可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媒体,同时对一些认为情况严重的事项,可报告议会推动解决。
  
  感想与建言
  
  近年来,在打击和治理腐败方面,我们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政党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都在积极探索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我们应积极了解、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经验,不断推进我们的廉政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公开透明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有利于人民群众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政务建设。一是要以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抓手,巩固和深化政务公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大量信息。二是要推进决策的事前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善于集中民智,充分体现民愿,避免决策失误。同时,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即时公开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和程序化为重点,加强对管资金、管项目、管人事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切实将公开透明的要求融入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稳步推进党务公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委发言人制度。要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落实党员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统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选举权,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二是以知情权为基础,逐步落实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监督过程的公开。三是以参与权为关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党代表提案、党员质询等制度。四是以监督权为保障,营造党员民主监督的外部环境。

  加强引导,重视发挥舆论监督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虽不具备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的强制性,但在实践中可以产生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大的力量”,而且,通过新闻传媒往往可以引发全社会的道德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推动形成监督合力。一是发挥舆论监督的宣传引导作用,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党风廉政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发挥舆论监督的教育防范作用,教育和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三是发挥舆论监督的警示威慑作用,达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效果。四是发挥舆论监督的批评纠错作用,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推动改进工作,形成全社会都来参与反对腐败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