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用实实在在的政绩接受人民群众评议

用实实在在的政绩接受人民群众评议
周春华

  面临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党员干部能否经得住个人进退留转的考验,是党性是否坚强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履职意识,提升思想境界,减少外界干扰,心无旁骛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政绩接受党组织的检验、接受人民群众的评议。
  要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不等待观望。作风体现党性,作风影响形象。要健全目标管理机制,把“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量化成具体项目和具体工作,逐一细化分解,明确标准时限,实行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制度。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谋划在一线、决策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深入实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行政效能推进、舆情宣导、评议评价、惩戒问责五项机制,建立“进度倒推”和工作台账制度,着力解决为政不勤、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大力发扬一往无前、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矢志不渝、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不等待、不观望,不断开辟新路径、实现新跨越。
  要用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督促:不懈怠散慢。干得好坏,靠实践检验,由群众评说。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综合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特别要把会不会服务科学发展、能不能促进科学发展,作为识别衡量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检验是否有本领、有能力、有作为的标准,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公正地反映工作实效和群众评价。要创新完善社会评议评价机制,扩大参加考评人员范围,在考评主体和方式上更加注重体现社会化,采取常规考评、现场考评、社调考评、网络考评等多种模式,把各级干部的实绩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切实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大奖优、治庸、罚劣力度,切实消除一些干部精神不振、意志消沉,无所作为、看摊守业等“届末综合征”。对在推动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提拔重用;对存在等待观望、工作平推平拥、占位不作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果断予以调整,真正让优秀干部有舞台、干成事,一般干部有压力、想干事,落后干部有危机、不懈怠,促使各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落实上。
  要用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证:不分心分神。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是引导干部心无旁骛安心工作的最有力保证。要深入开展用人上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认真执行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查实一件、处理一件、通报一件,形成对违反换届纪律、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强大威慑。换届前,领导干部要对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严守换届纪律,普通党员要对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维护换届工作大局,作出庄严承诺;各级党委也要郑重承诺:谁有本事干得好用谁,谁跑谁要谁拉票惩罚谁,决不让那些埋头苦干、坚持原则的老实人受到冷落,更不让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拉关系、走门路的投机钻营者谋到好处、占到便宜。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