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要解决“灯下黑”
抓落实要解决“灯下黑”
一说抓落实,一些地方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就立即想到向下级压任务。在他们的观念中,所谓抓落实,就是“抓下级,让他们落实。”于是乎,上级安排了某一项工作后,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发文件、开会议、分指标,把任务和责任转嫁到下一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他们看来,这样似乎已经尽职尽责。
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我们说,不全对。抓落实,最终要抓到基层,经过实践,落实到群众。一级抓一级,让各级都负起责任,才能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但是,那种遇有任务习惯于向下级压下去,用发文件安排、开会议强调等手段推卸责任,本级只充当“中转站”的做法,也是领导作风不正的表现。
一项工作,上级安排下来,如果不认真领会文件精神,不精心研究本级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履行自己应负的责任,不遵守上级提出的纪律规定,只把上级的要求不加思索地转达给更下一级要求落实,就很容易导致政策执行中的“灯下黑”现象。而如果其下级亦然效仿,再下压一级,依此类推,最后落实者就只有乡、村等最基层的单位了。如此,任务落实效果不佳的状况可想而知。
因此,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解决“灯下黑”的问题。对于上级安排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首先要履行本级领导班子自身职责,分析本地实际,制定落实措施,该调配的资源调配到位,该协调的部门之间协调顺畅,该配套的资金配套足额,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彻底,该执行的纪律和规定率先垂范。各级领导机关都首先负起抓落实的责任,都有抓落实的实招,都多为下级和基层排忧解难,都尽力避免政策执行中的“递减效应”,一环扣一环地去抓,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各项决策和部署的落实效果。(杨 越)
来源: 新华廉政